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广东惠州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二00八年该市海洋产值总值达到二百三十二点二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总量的百分之十八,位于广东省第一位。
记者在二十七日上午召开的惠州市海洋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市逐年加大渔业产业投入力度,在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海洋科技项目的开发,并鼓励临港工业设立科研机构,提高开发水平。
此外,每年安排四百万元人民币改善低产鱼塘;每年安排两百万元用于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并计划从二00九年至二0一二年,投入六千万元作为市级渔业龙头企业的开发扶持。
惠州西邻大鹏湾,东接红海湾,南连广阔的南海,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拥有二百二十三公里的海岸线,阔达四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岛、港口、渔业、旅游、能源都异常丰富。
近年来,惠州市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环境优势引时石化项目;以后发优势选择了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的电子产业;以靠近香港、深圳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发展滨海旅游等沿海经济,形成了环惠州大亚湾重要的经济带、美好的绿色海湾。尤其是正在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适时提出了“石化新城、绿色港湾”的概念,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惠州市有优良海湾大亚湾、素有“天赐白金堤”美誉的惠东县巽寮湾、红海湾、双月湾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该市着力打造海滨五星级酒店群,定位国际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此外,该市将开发渔业旅游观光、渔业农家乐等项目,带动渔民增收。
惠州市市长李汝求在会上还透露,惠州有近万亩红树林滩涂地,拟开发现有的红树林湿地旅游资源,并通过大面积种植形成红树林湿地旅游区,科学合理地规划海岸带。
面对浩瀚辽阔的“蓝色资本”,惠州市开发与保护并重,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根据惠州市海洋渔业局发布的二00八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惠州海域海水质量、近岸海域沉积物和生物体质量均保持良好。该市还通过休渔放生、建设人工鱼樵等,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目前,惠州市已建成了惠州大亚湾大辣甲南准生态公益型、灯火排生态公益型、青洲生态公益型人工鱼樵区,共建造和投放了十种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礁体四千八百多个,共十七点三万平方米,建成礁区面积二十一平方公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