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贡献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谈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

来源:田小明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5:22 

我国第一次组织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环球航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准备。4月2日,引人注目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从青岛港起航,带着我国几代“海洋人”的梦想远赴三大洋,开始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航。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成为继今年南极科考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我国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又一举措,吸引了众多人关注的目光。在“大洋一号”出发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请他介绍一下有关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的情况。

“中国人应该做的”

记者:为什么要组织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王飞: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世界各国普遍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施和平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对大洋的探索、认识也是21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进行大洋科学研究,是我国参与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科学活动,是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领域,认识自然的科学活动。同时,发展我国大洋资源调查事业,提高我国大洋资源研究水平,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大洋资源作出贡献,是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也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对树立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良好现象、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两个“转变”的序幕

记者:此次“环球航次”有哪些目的?

王飞: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西、中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结壳和三大洋洋中脊上几个关键热液活动区的海底硫化物系统及其周边的极端生命现象进行考察,希望有新的发现,为我国的深海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和平台。二是为我国大洋工作实现“两个转变”拉开序幕,即实现我国大洋工作由单一的考察区域(太平洋)向全球各大洋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转变、由单一的资源调查向资源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考察的转变,从而拓展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的新领域。

四项预期成果

记者:通过“环球航次”,您认为我国在哪些方面会取得成果?

王飞: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考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一是获取三大洋目标区海底热液口附近的硫化物、岩石、沉积物、以及生物和其他实物样品,为进一步的室内研究提供基础。二是初步考察某些海底区域内的热液硫化物的资源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环球科考和深入开展海底热液硫化物的调查及研究积累经验。三是推动我国大洋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地质、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获取热液喷口的矿物成分、流体化学性质及生物组成等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认识热液形成的地质过程及热液喷口矿物、化学及生物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等,特别是通过对深海热液喷口附近极端环境生物的调查研究,有望寻找到新的生物基因资源。这些都是目前世界科学界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取得的成果也将是世界级的。四是带动相关海洋技术装备的发展。环球科学考察的实施,将会带动我国深海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展,促进深海观测、采样、分析等技术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发展。

三个“看点”

记者:此次环球大洋科考有哪些新“看点”?

王飞:这次大洋科学考察,是我国首次组织的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举国瞩目。我想,有这三个方面的特别意义,也就是你说的看点:一是中国人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的研究开发,为研究国际海底区域这一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作贡献。2004年5月,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技术委员会向国际海底管理局常务理事会提交了《“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资源勘探规章(草案)》,这意味着规范“区域”内新的资源勘察与勘探的法律程序即将启动。“环球航次”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同时把中国的大洋工作推向整个国际海底区域,提高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中的国际影响力,并以实际行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从这个角度讲,实施此次“环球航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及时推动我国大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此次实施的“环球航次”标志着我国深海大洋的调查研究将开始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是我国大洋工作在新世纪迎来的一次新挑战。三是展示和检验我国大洋科学研究及技术进步方面的新进展。

五个难点

记者:虽然我们对“环球航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这还是一次具有探险性质的活动,有许多未知因素。您认为此次“环球航次”有哪些难点呢?

王飞:正如你所说的,这是一次具有探险性质的科研活动。我想,难点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领域新。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有组织、跨海区的远洋科考,其考察区域、路线、内容等多是我国首次涉及,存在的未知因素多。二是项目多。“环球航次”调查和研究的项目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在开展热液硫化物、生物基因等多种资源调查和相关的环境调查工作的同时,还有基础科学研究的项目,需借助多种新技术手段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因此,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较多。三是时间长。此次环球科考持续时间10个月,历时300天,作业区域将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因此要涉及人员安排、物质补给、实验样品保存等方面的问题。四是经验少。由于是首次环球科考航次,跨越海域多,缺乏作业区的第一手资料,相关的技术和经验较少。五是人员多。来自国内20多家单位的近百名科技人员将参加此次“环球航次”的海上工作,人员组织和协调工作也相当复杂。

虽然此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存在一些难点和未知因素,“环球航次”又是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科学考察工作,但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精心的准备和细心的组织工作,我国科学家有能力圆满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为我国的大洋科学考察和研究事业开辟新的天地,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海洋人”应有的贡献,为人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和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摘自《中国海洋报》1395期

2005年4月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