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展示交流极地科学考察研究最新成果

来源:中国海洋报记者 闫 明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5:30 

10月22日~23日,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在上海组织召开了2005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会议总结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的成果,交流了极地考察的观测技术、保障技术和管理经验,商讨了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计划。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所属的30多个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的160多名极地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极地研究论文120多篇。

本次极地科学年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极地科学的研究进展。开展极地考察20多年来,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取得了许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地质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南极地壳演化的认识,并采集到了4000多块陨石标本,使我国跻身世界陨石大国行列;在冰川研究方面,开拓了埃默里冰架与海洋相互作用这一新领域,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在日地空间环境研究方面,构建了中山站-斯瓦尔巴共轭观测体系,建立了自洽的高纬电离层模型;在生物生态研究方面,确定了用磷虾复眼晶体定年新方法;在南极近现代环境演化方面,提出了中晚全新世粪土层汞定年方法;在海洋学研究方面,建立了极地区域气-冰-海耦合模式,研究了碳循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次极地科学学术年会还专门探讨了国际极地年(2007年~2008年)期间的中国国家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据悉,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以后将每年定期召开,并将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闫 明)

摘自《中国海洋报》第1452期

2005年11月1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