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从大西洋底获得热液硫化物样品
来源:中国海洋报记者 张一玲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5:31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获悉:正在大西洋上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于北京时间10月19日早上7时发回电报称: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4时30分,“大洋一号”在大西洋首选调查区的第一个作业点,获得了200多公斤热液硫化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这是我国首次从大西洋底获得热液硫化物样品。
据了解,热液硫化物是海底地壳活动中心因板块运动产生裂隙,使海水在海底熔岩作用下产生的混合喷出物,或者海底火山热液形成的喷出物,科学家们将其形象地称为“海底黑烟囱”。其生长过程中温度高达300多度,在黑烟囱周围的海底中,生活着虾、蟹、管状生物等,它的研究对研究地球科学和极端环境下生命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热液硫化物冷却后形成的硫化物结块,富含铜、锌、金、银等金属,是品位很高的海底矿物质资源,平均品位比多金属结核高10多倍,生成速度则快100多倍。
海底热液硫化物调查研究,是当今世界大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我国也将其列入了大洋调查“十一五”重点项目计划。“大洋一号”船是10月10日在牙买加金斯敦港完成补给和人员轮换工作后,经加勒比海进入大西洋开始大西洋海底地形、地质调查的,重点是进行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前期调查。19日,我国科学家在大西洋中脊的首选区域,首次释放热液硫化物取样设备(电视抓斗),就成功地在3000米左右的海底,一次性取得重达200多公斤的热液硫化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此次取样的成功,再次证明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深海海底热液硫化物取样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从深海底获取大洋热液硫化物的取样要求,技术已经成熟,其取样准确率接近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摘自《中国海洋报》第1451期
200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