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翦知湣院士:中国正在构建全长2340公里的海底科学观测网,规模居世界前列

来源: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25-10-31 16:19:01 

10月29日,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在海南三亚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作主旨报告,与中外嘉宾交流深海探索的新发现和国际合作新机遇。

翦知湣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正从“地理大发现”迈向“深海大发现”时代。他系统回顾了全球深海探索历程,强调“深潜、深钻、深网”三大技术体系已成为支撑人类进入深海、认知深海、开发深海的核心手段。中国虽在深海探索领域起步较晚,但通过二十年的奋力追赶,已在“三深”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据了解,在“深潜”方面,中国已形成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系列化深潜装备,实现了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在北极开展冰下探测任务。在“深钻”领域,面对国际大洋钻探格局重构,中国提出“深部大洋钻探计划(DODP)”,计划于2025年后投入“梦想号”科学钻探船,推动形成国际合作新机制。在“深网”建设方面,中国正在构建全长2340公里的海底科学观测网,规模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海洋研究进入智能观测新阶段。

报告中,翦知湣分享其团队在西太平洋的研究,揭示暖池对全球水汽循环和热量分配的重要作用。另一项重要科学发现是在深渊生物调查中发现了不依赖阳光的化能合成生物群落,拓展了人类对生命认知的界限。

谈及深海资源开发,他表示,中国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申请了四个专属勘探区,但当前深海采矿仍面临经济可行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此外,翦知湣特别提到近期中国完成BBNJ协定国内批准关键步骤,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海洋保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人类认识、利用陆地上的资源花了好几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开发、探索深海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还是任重道远,希望大家携手共进。”翦知湣说。

信息来源:新华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