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海洋强国、强省建设建议专辑---借助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山东巡视的难得契机,聚焦“强化海洋强省、服务海洋强国”这一时代主题
结合山东得天独厚的优势,现提出以下系统性的建言献策,以期在巡视推动下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
核心目标:将山东打造成为引领全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强省核心区,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核心支撑。
山东优势基础:
区位枢纽:地处东北亚核心,拥黄渤海黄金海岸线,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
资源禀赋:海洋空间广阔(海域面积≈陆域)、生物资源丰富、油气矿产潜力大、海岸带与海岛资源多样。
科技高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为龙头,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高校(中国海大、山大等)集聚,基础研究实力雄厚。
人才富集: 全国顶尖的海洋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航运管理人才汇聚。
产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钻井平台、船舶等)、现代渔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扎实,部分领域全球领先。
战略叠加: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赋能海洋发展。
关键突破方向与建议举措:
一、抢占“海洋蓝碳”战略制高点,打造
全球蓝碳创新与交易中心
建议1(科技引领):支持崂山实验室牵头组建国家海洋碳汇创新中心。整合全国优势力量,重点突破海草床、盐沼湿地、贝藻类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机理、监测核查技术、增汇技术(如大型藻类养殖固碳、微生物固碳)。推动建立国家蓝碳监测网络山东节点。
建议2(机制创新):争取国家授权山东开展蓝碳交易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蓝碳项目方法学、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体系。推动省内重点企业、大型活动开展“蓝碳抵消”试点,并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国际自愿碳市场。
建议3(生态修复):实施“山东蓝碳增汇工程”。大规模修复海草床、盐沼湿地、牡蛎礁等蓝碳生态系统,将生态修复与碳汇能力提升紧密结合。探索“蓝碳银行”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建议4(国际合作):打造国际蓝碳合作平台。依托青岛等地,举办全球蓝碳论坛,参与国际蓝碳标准制定,推动蓝碳项目国际互认,提升中国在蓝碳领域话语权。
构建“海洋大通道”综合枢纽,打造
世界级港口群与智慧航运中心
建议5(港口群升级):强力推进山东港口集团深度一体化改革。超越物理整合,实现规划、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的真正一体化协同。优化各港功能定位(青岛国际枢纽港、日照大宗干散货、烟台渤海湾枢纽、渤海湾港区内协同),避免同质竞争。巡视组可重点关注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与协同成效。
建议6(智慧绿色港口):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港口群”标杆。大规模应用自动化码头、5G、北斗、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提升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加速港口岸电、新能源设备应用,建设“零碳码头”示范区。
建议7(通道网络拓展):强化“多式联运+国际中转”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加密中欧班列“山东号”)、海河联运、海空联运。提升国际中转货物比例,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将山东作为东北亚核心中转枢纽。加密直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主要港口的航线。
建议8(港产城融合):推动临港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核心港口,布局高附加值航运服务(船舶经纪、海事仲裁、航运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海工、邮轮)、大宗商品贸易与精深加工、跨境电商等,形成“以港兴产、以产促城”良性循环。
三、建设“蓝色粮仓”升级版,打造可持
续的现代海洋渔业标杆
建议9(种业振兴):建设国家级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与育种中心。重点突破深远海养殖鱼类、高品质贝藻类、特色水产的种源“卡脖子”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字号”水产良种。
建议10(装备升级与深远海):大力发展智能化、大型化深远海养殖装备。支持“国信”系列等大型养殖工船、深水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建设。划定深远海养殖专属区,配套岸基保障体系。
建议11(全链提升与品牌):推动海洋渔业“接一连三”融合发展。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预制菜、功能食品、生物材料),发展休闲渔业、渔文化体验。打造“山东海品”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提升附加值。
建议12(可持续管理):实施最严格的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制度。科学压减近海捕捞强度,完善伏季休渔管理,加强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培育“蓝色药物”与生物产业策源地,
打造海洋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建议13(平台攻坚):支持崂山实验室/高校院所建设国家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海洋生物基因资源挖掘、活性物质高通量筛选与合成、药物递送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
建议14(资源库与转化):建立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样本库与基因库。系统收集、保藏、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为源头创新提供支撑。设立省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基金,打通“科研-中试-产业化”瓶颈,支持企业承接转化。
建议15(产业集群):在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打造特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海洋创新药物、高端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与化妆品、海洋生物酶制剂等。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和顶尖团队落户。
建议16(政策突破):争取国家在海洋药物审评审批方面给予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建立符合海洋药物研发特点的注册监管路径,加速创新产品上市。
强化系统支撑保障(巡视可重点
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建议17(体制机制创新):成立高规格的省级海洋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打破部门壁垒、地域分割,统筹全省海洋规划、政策、资源、重大项目。巡视组可评估现有统筹机制的效能与障碍。
建议18(政策与要素保障):制定更具突破性的“海洋强省”专项支持政策包。在财政、税收、金融(设立海洋发展银行或专项基金)、用海用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超常规支持。推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市场化流转等改革试点。 建议19(人才生态):实施“海洋顶尖人才集聚计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赋予顶尖科学家和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强化应用型、技能型海洋人才培养。营造宜居宜业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建议20(开放合作):深化国际海洋科技与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全球海洋创新网络,吸引国际知名海洋机构在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合作。
建议21(风险防控):构建海洋生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综合体系。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如海上溢油、赤潮绿潮、风暴潮)、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健全海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议22(监督评估):建立海洋强省建设成效科学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定期检视目标达成度、政策有效性、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海洋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确保重大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巡视重点)。
对巡视工作的期待:
恳请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重点关注并推动解决以下可能制约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1.省级统筹协调机制的实效性与权威性:是否存在“九龙治水”、规划打架、资源分散、协同不力的问题?
2.重大战略机遇的落地转化效率:国家赋予的战略(如新旧动能转换、自贸区等)在海洋领域的具体成效如何?政策红利是否充分释放?
3.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瓶颈: “0-1”强但“1-10”、“10-N”弱的问题症结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什么?
4.要素保障的精准性与突破性: 重大项目在用地、用海、资金、人才等方面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是否存在制度性约束需要突破?
5.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市场活力:涉海领域是否存在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的堵点、痛点?政策执行是否存在“中梗阻”?
6.防范化解海洋领域重大风险: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廉政风险等方面的隐患是否排查到位?防控体系是否健全有效?
结语:
山东应以此次中央巡视为战略契机,将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嘱托转化为制度创新与产业革命的澎湃动能。通过机构重组破解“九龙治海”,通过品牌建设重塑海洋话语权。山东完全有能力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扛起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为中华民族重返海洋文明巅峰提供齐鲁方案。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