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山东海洋故事——“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架起海洋国际交流合作“友谊桥”
【编者按】依海而立,向海图强!海岸线占到全国近六分之一的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都在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齐鲁海洋工作者的奋斗身影。近期,山东省海洋局与大众日报联合推出专题采访《讲述山东海洋故事》,聚焦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和海洋人物及团队,讲述山东海洋故事。本期采访“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
【团队介绍】“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于2023年2月15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成立。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我国在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下开展多边合作、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创新型平台。作为我国唯一统筹参与和全面实施联合国“海洋十年”工作的国际合作平台,主要承担服务“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推动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海洋政策研究、海洋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海洋领域能力建设和培训,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搭建完善优势要素资源精准对接,组织经贸合作、双招双引等专题活动,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更深层次中国力量。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加强海洋国际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世界海洋国家的广泛共识。
2024年10月,一场举世瞩目的海洋盛会——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来自全球52个国家1900余名嘉宾共讨海洋合作发展,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次大会不仅是国合中心实体化运作以来举办的首个重大活动,更是见证其成长壮大的一次“成人礼”,标志着国合中心已经作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载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回顾国合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全过程,新区海洋人一路迎难而上,每走一步都是创新。没经验,多方求教学习,人人成为行家里手;没场地,到处寻址洽谈,人人成为“活地图”。正是靠这种不畏艰难、先行先试的精神,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促使国合中心在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旨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海洋面临的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等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海洋大国,积极响应“海洋十年”倡议。2023年2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奋力争取及自然资源部、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共同推动下,“国合中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海洋治理的新起点。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以来,在“零关联”基础条件下,新区海洋人通过不懈努力,正式组建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国际化运营团队,签署五方实施协议,正式获批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世代海洋发展研究院,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前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等一批高层次咨询专家,打造国际化智力支撑体系;高水平编制国合中心发展规划,出台40余项管理制度。从此,国合中心驶入了正规发展快车道。
2025年2月,首届联合国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岛召开,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海内外嘉宾参会。这是不足半年内国合中心链接的又一国际性海洋盛会,其国际海洋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国合中心已成功举办东亚峰会沿海经济发展研讨会(印尼雅加达)等重要涉海国际论坛展会活动,创新设立2024“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项目,输出《“海洋十年”中国新方案》、“海洋之神”等高质量公共产品;发布《加入“蓝色循环”共创海洋未来》等5个全球性倡议;落户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区域办公室、中国—PEMSEA海岸带可持续管理合作中心等5个海洋国际组织分支机构;招引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的“蓝色循环”项目。
“未来,国合中心这支年轻团队将继续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持续打造海洋合作发展高地,奋力谱写海洋命运共同体山东篇章。”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国际合作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隋俊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放大“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平台效应,链接国内外优质海洋资源落户新区,在提高涉海企业服务保障能力、挖掘海上综合服务场景、提升海洋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新标杆。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文婷 通讯员 王少峰 杜程鹏 设计 孔令怡 统筹 张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