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伟,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耿小英,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邹积志,环翠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岳善峰介绍威海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
三年来,威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的决策部署,在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支持下,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营养健康惠民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试,努力让广大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吃得营养健康,持续擦亮“食在威海 营养健康”品牌,连续6年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相关经验做法多次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专刊刊发。第二届中国减盐大会、2023(第二届)中国食育发展大会、全国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首届中国膳食营养大会先后在威海召开,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营养健康场所提档升级。细化特定人群和重点人群营养与运动干预方案,配足配齐营养指导员,建立长效指导干预机制,持续培育发展根植基层、自上而下营养健康促进力量,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贴心的营养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威海力量。
发挥产业优势,打造发展快车道。威海市是全国最大西洋参主产地,年产鲜参7500吨,占全国总产量近七成,被誉为“中国西洋参之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西洋参纳入食药物质目录,通过积极争取,2020年12月,威海成为西洋参食药物质管理全国唯一试点市。2023年11月,西洋参成功列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坚持横向联合。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多方发力摸清摸透西洋参产业发展底数,从自然条件、技术、品质和规格等方面分析评估产业优势,分工合作、整体推进,推动产业升级再上新台阶。突出纵向联动。2023年11月,西洋参成功列入食药物质目录后,威海市以西洋参主产区文登为核心区域,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指导力”、市级上下沟通“协调力”、区级产业发展“内驱力”,助推西洋参产品和市场全链条延伸,形成西洋参酒、花蜜、饮料等产品集群,增加产业收益、扩大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仅颐阳集团一年内新增4条生产线,各类西洋参深加工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100吨,预计年销售额达1亿元。注重深度联手。市科技、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行动,整合园林地等其他农用地资源,推动西洋参种植业集约化发展;依托山东省西洋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发展以西洋参活性成分提取物为基础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及中医药功能性食品开发,推动西洋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一盘棋”,建立部门联动新格局。建好用好“一会”“一库”“一书”,确保监测预警常态长效发力。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专项协作小组,每季度联合召开会议,定期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实时通报食品安全隐患,为政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监管部门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提供科学准确依据。建立食品安全数据专题库。依托大数据平台,卫生健康委、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共同筹划组建,汇集肉菜追溯屠宰检疫和批发市场检测、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等17组数据集,疾控专家定期开展共享数据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编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白皮书。深度运用年度监测和联合会商结果,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全面科学地反映全市食品安全监测情况,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决策建议。2023年,我市撰写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在全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聚焦“健康指标”,提升健康素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积极推进健康饮食生活方式行动。通过健康膳食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居民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认知水平调查,了解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食物消费状况调查,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小册,倡导居民科学育婴。通过系列举措,环翠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打造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围绕门诊服务提升,推进“1+3+N”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三高”患者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围绕家医服务提升,建设“三高基地”,为首诊患者和病情不稳定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目前我区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效提升至85.84%以上,人均期望寿命81.6岁。围绕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健康行为积分”活动。加快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率先全国将食源性疾病监测触点前移并进一步拓展,建立预警模型,尽早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的苗头性信息,做到有效处置和精准防范,截至目前,收集信息10046条,为全市、省、乃至全国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预警工作探索了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