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威海“气质”连续8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06 17:26:14 

6月6日上午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毕建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连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峰介绍威海市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有关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家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环境质量方面


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省唯一连续8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全省唯一连续3年达到世卫组织标准,全省唯一获得省级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000万元。
水环境
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5年全省最优,桑沟湾以第三名成绩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湾区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海湾,省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连续2年优秀,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来威海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今年2月孔凡萍市长在厦门召开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土壤环境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确保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全部消除五类;承办全省核与辐射管理会议并作典型发言。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持续保持稳定,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环翠区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强县,经区崮山镇入选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唯一地级市在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表彰仪式上围绕“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典型发言。文登区母猪河治理项目入选省级EOD试点,将争取政策性贷款14亿元。乳山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临港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荣成市、临港区、南海开发区、乳山开发区、环翠花园社区、经区新都社区、文登五龙湾社区获准创建省级近零碳试点;金陵船舶入选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企业。生态质量指数连续2年全省最优。




2023年,威海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试点城市建设?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2023年12月,我市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试点城市建设,我们将聚焦实际问题,明确协同目标、探索协同路径、创新协同管理、引领协同技术,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重建立3项机制,突出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3项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规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为领导机构高位推动,建立多个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共同参与的试点城市建设专项小组。二是强化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工作方案。加强与各部门、单位沟通对接,结合威海地域特色、优势,编制兼具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试点工作方案,并尽快印发实施。三是强化督导调度,高质量打造典型经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调度通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试点结束后,提炼总结试点模式,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9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具有滨海城市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模式,发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打造蓝碳基地。二是推动清洁低碳能源利用,推进核、风、光等新能源和储能电站建设,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三是形成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模式,支持移动源清洁能源替代,发展绿色仓储,构建绿色流通体系。四是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全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五是推进工业重点行业协同治理,落实重点行业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化改造。六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七是加强园区和企业减污降碳行动,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八是创新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财政金融政策,统筹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支持力度。九是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



围绕全域建设美丽海湾,我市要开展哪些工作?



近年来,威海市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坚决以高水平海洋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连续2年获省级优秀等次;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双岛湾—威海湾、阴山湾—马栏湾入选首批省级美丽海湾,我市北部海域实现了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全覆盖。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全国7个地市试点一体化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威海市位列其中。我们将按照方案要求,把全域建设美丽海湾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一湾一策”协同推进海湾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陆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入海排污口巩固提升、渔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岸滩垃圾污染防治、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四大专项行动。打造“蓝色小屋”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新样板,优化收集、分类、储存、运输、利用运行体系。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按要求开展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及海湾精细化调查,系统摸清海洋生态环境“家底”,为科学评价海湾环境质量、海湾生态状况及人为活动影响等提供有力支撑;试点开展工厂化养殖尾水监测,为海水养殖尾水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持续开展“美丽海湾”示范创建。编制威海市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方案,梯次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今年重点抓好洋村口湾群、五垒岛湾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申报工作,不断扩大美丽海湾版图,增加美丽海湾价值效应,稳定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上述这些工作举措,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威海“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越建越美,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省级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的地级市,我市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坚持源头治理,调整优化“四个结构”。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落后产能排查力度,组织对已淘汰的电炉进行全面核查。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打印机设备、海洋预制菜2个集群获评2023年度省“雁阵形”集群。二是调整能源结构。稳妥淘汰低效燃煤机组,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有序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正式投运。三是调整运输结构。创新全国首例“海陆空一体+滚装整车”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加快推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四是调整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绿色生态用地质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坚持精准治污,“四个狠抓”推动深度减排一是狠抓工业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组织390家企业提升治理设施效能,对99家涉VOCs重点企业随机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即时交办整改。二是狠抓扬尘综合整治,制定扬尘综合整治提升方案,开展2轮次扬尘整治航空巡查,对发现257个问题及时交办、闭环整改。三是狠抓移动源管控,实施柴油车尾气排放联合执法检查,累计抽测柴油车758辆次,实施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黑白名单”制度,推送“黑名单”车辆,追溯至所属企业,开展入户检查。四是狠抓污染天气应对,印发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组织全市开展应急减排措施清单修订,累计完成11次空气污染过程应对工作,督促整改问题678个,全力削减峰值,争取更多优良天气。
坚持科学治污,“三个强化”推动智慧监管一是强化监测网络建设,建设空气质量超级站,开展污染源解析。建成大气环境综合管控平台,推动环境监管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二是强化非现场监管,通过用电量监控、设施工况管控等平台对企业生产设备、治污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智能管控,拓展“非现场监管”新空间,实现“点对点”实时监控,问题线索全部闭环处置。三是强化协同管控,积极探索“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监管新模式,通过卫星遥感、高值区走航、无人机飞航等手段,对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精准溯源。

坚持依法治污,“四个机制”推动落实落地一是健全专项督查机制,调整优化生态环保工作专班,组织8名县级生态环保督查专员常驻各区市实地督导检查。二是健全销号管理机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化调度管理,坚持一线工作法,全面跟踪督导落实,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三是健全预警约谈机制,严格执行空气质量预警、通报、约谈制度,对连续2个月以上排名后5位且不达标的镇街和企业实施预警约谈。四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首次将PM10浓度达到一级标准纳入一次性奖励范畴,调动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