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丨山大教授团队为啥扎根荣成“捞海带”?
近日,喜讯传来,荣成海藻科技小院成功获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作为海藻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刘纪化教授团队下个月将再一次从青岛赶到荣成。他们此行的主要工作,是在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养殖区“捞海带”“装海水”。这项实验已进行了一年多。
看似平平无奇的海带和海水有啥门道,能从中“捞”出这一国家级科技小院?
荣成海藻科技小院是依托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山东省科协、威海市科协、山东大学(青岛)等单位共同建设打造的。在刘纪化教授团队的攻关下,海藻科技小院先后攻克了海洋藻类微生物酶制剂、酶法制备海藻生物肥等多个技术难题,突破了现代海藻生物酶应用关键性技术,建起国内首条酶法生产海藻有机水溶肥料生产线。
“我们拥有1.5万亩海上生态养殖场,可年产具有固碳作用的海带等鲜褐藻20多万吨。海洋碳汇,也是刘纪化教授团队研究的重点方向。”世代海洋研发中心总经理姚敬元介绍,正是“固碳”这个概念,让彼此双向奔赴。
2021年底,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成立。师从焦念志院士的刘纪化,开始在荣成海域开展碳汇摸底调查。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世代海洋总裁李明潭。
“你们有技术,我们有场地,能不能一起做些有益海洋事业发展的研究?”一拍即合的想法,让两人都有些“热血沸腾”。不到一个月,双方即决定在荣成大海边共建实验室,开展海藻固碳研究。世代海洋把企业营收的15%投入小院建设和技术研发。
海带一年只收一茬,格外考验观测者的耐心。为了摸透它们的性子,刘纪化教授团队在海边安了一个临时性“小家”,里面除了简单的床褥,就是精密实验器材。从这里开船到海上实验平台,只需短短10分钟。
第一年格外难熬。相比其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研领域,研究蓝碳事业,“要自己成为巨人”。刘纪化带领团队研究生相继入驻,从枯燥的数据采集归纳等入手,开展基础性研究,扎实把海洋碳汇“论文”写在大海中。
当年11月夹苗,次年2月提层、4月收获……两年多时间里,刘纪化教授团队成员吹过凛冽海风,浸泡过冰冷海水。通过不厌其烦的观测,他们采集到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海藻和海水数据,分析归纳海藻生长过程对海洋碳汇的影响。
伴随翠绿海带茁壮成长,一项项技术难点逐渐突破。海洋藻类微生物酶制剂、酶法制备海藻生物肥等技术陆续面市,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开始,我们打造国内首条酶法生产海藻有机水溶肥料生产线,只是想把水里的海带用于陆地养殖,现在海藻产品更加多元。”姚敬元说,海藻科技小院正在攻克海藻肥料、饲料和保健品等技术难点,让小海藻长成高附加值的大产业,为国家“蓝色粮仓”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