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剑,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永仁,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吉明介绍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我市海洋工作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标准服务、高效能治理4大目标,重点开展16项工作,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海洋三产方面,抓牢滨海旅游、海上交通和海洋碳汇,激活力、挖潜力、增动力,推动海洋服务业精品化、精致化发展。滨海旅游方面。升级“千里自驾游威海”“千里海上观威海”,推出30条精品滨海主题线路和100个网红打卡点。2023年,来威游客突破5600万人次,较2019年消费订单同比增长超500%,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海洋交通方面。大力实施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三大交通圈”发展战略,开通至俄罗斯国际航线,增加至韩国釜山海上航线运力,全市共开通国际、国内班轮航线35条。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154.4万吨、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148.8万TEU、同比增长6.5%。海洋碳汇方面。焦念志、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平台引领作用不断加强,2023年新获批国家级发明专利、标准5项。持续扩大海洋碳汇资源,争取国家海岸带修复项目资金3亿元、社会公益基金近1亿元,推动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上线支付宝“神奇海洋”公益平台,全网超过1亿人次参与。
立足优势谋项目。与区市海洋发展主管部门协同用力,按照“精准谋划储备、做实做细前期、抓紧盯牢建设”工作思路,持续挖掘,立足海洋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及交通区位优势,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梯次推进、滚动接续的良好格局。加强创新,利用好威海市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实施“月调度、季通报”机制,引入区市海洋生产总值占比、项目完成投资占比等指标,帮助分析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助力区市找准项目推进发力点,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渔业融合发展。聚焦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全力争取荣成市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推动渔港升级改造及周边配套提升,打造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经济区,推动区域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海洋牧场+休闲渔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养殖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垂钓、户外体验、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海上综合体。深入探索“海洋牧场+海上新能源”现代深远海立体开发模式,统筹考虑海上风电项目与海洋牧场建设,充分利用深远海自然资源和优势、海上风电优势,积极发展桁架式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开展深远海鱼类养殖,打造风渔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渔业生产智慧赋能。围绕渔业重点生产环节,积极推广应用自动精致投喂、远程监测管控、网箱自动起捕、海带机械收割、海参智能采捕等先进设备应用,做到机械装备与水产养殖工艺相融合,水产机械化养殖与信息化管理相融合,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宜,推动渔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加强对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作业状态、生产运营等实时监控、预警和数据分析、应用,及时掌握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生产运营情况,指导渔业生产。
聚合市场开拓。线上,在京东等头部平台着力打造“威海海鲜”店铺集群,创新消费场景,激发线上消费活力。线下,与供应链平台、新零售平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餐饮机构等开展精准定向推介合作,组织企业参加“新华直采”全国土特产源产地直采等活动,力争建立长期供采关系。国际市场方面,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好品山东”农产品推介会、上海SIAL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等展会活动,推动“威海海鲜”拓展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方面,探索拓展私域营销模式,针对重点商会、重点社群,根据用户兴趣、偏好等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提升用户对“威海海鲜”的认知度,激发用户对“威海海鲜”品牌的兴趣和需求,全面巩固和拓展我市水产品市场份额。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