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写论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宪勇

来源: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23-12-04 17:03:25 

赵宪勇是我国现代渔业声学及其应用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他从事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渔业声学和渔业资源评估技术等30余年,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四大海区和南北极水域,建立了多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体系,为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担任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科学委员会(SC-CAMLR)副主席、ICES全球渔业声学大会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职务,多次作为中国政府委派科学家首席代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1985年赵宪勇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渔业科学调查船“北斗号”的仪器员干起,从此便扎根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研究。20世纪90年代赵宪勇前往挪威学习渔业声学技术,并将该技术引入国内,推动了我国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研究与应用,所参与的“鳀鱼资源、渔场调查及鳀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研究”项目,在1992年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0年开始,赵宪勇随“北斗”号两赴白令海,进行狭鳕渔业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又于1993年、1994年和1997年3次随美国调查船赴白令海参加白令海狭鳕联合调查。1993年的调查中,在白令海公海区域探查到当年生幼鱼的密集分布区,该发现为国际首次。1990年~1997年完成的“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狭鳕渔业信息网络和资源评估调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进入21世纪,赵宪勇将我国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工作拓展到更遥远的南极海域。2001-2005年间,他先后3次跟随“雪龙”号参加中国南极考察,对南极磷虾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研究,为南极磷虾渔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做出积极贡献。2007年,我国正式成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成员,赵宪勇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CCAMLR第26届年会,为维护我国在南极渔业的权益充分发挥作用。2009年末,随着我国开始南极磷虾资源探捕调查,赵宪勇的科研工作重心逐渐地转向南极海域,在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开发、国际治理与履约、可持续发展,后续产业拓展等方面,投入大量心力。

赵宪勇带领科研团队,建立可程序化运行的强干扰噪声消除技术,将噪音污染严重的渔船声学数据“变废为宝”,该技术被CCAMLR纳入渔船声学数据处理规范,使利用渔船开展南极磷虾资源调查的方式得到充分认可,为南极磷虾渔业国际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做出重要贡献;组织建立CCAMLR基于渔船声学数据的南极磷虾资源评估技术规范,该规范率先应用于我国渔船的声学调查,并在2019年多国联合调查中予以应用,为南极磷虾资源研究及其渔业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和低成本技术手段。

在国际渔业管理方面,赵宪勇已连续17年以中国首席科学家代表身份,深度参与CCAMLR南极磷虾国际管理与履约谈判,并于2012年~2013年担任CCAMLR科委会副主席,2014年~2019年担任声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工作组召集人,代表国家累计向CCAMLR组织提交各类工作文件30余份,实现了从源头参与国际渔业的治理,在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力保障了我国极地渔业的权益。

赵宪勇科研团队牵头成立农业农村部极地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了以山东为主、吸纳了国内绝大部分相关产学研机构、贯穿全产业链的“南极磷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国内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链,推动我国南极磷虾渔业由传统捕捞向新建专业现代船队转型升级、由蛋白质获取为主向陆基多元化高值利用延伸的发展新阶段,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高值利用打造了科技支撑平台。

信息来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