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持久不息的动力,变幻莫测的能量。如何为我所用?如果,我们能将海上可利用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同一时间段内的发电量,将达到人类当前所有发电厂的20多倍。怎样收集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总有办法——海上追风。
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总装机容量900兆瓦,分两期建设,共用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及陆上集控中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5.5万吨。一期建设53台单机容量为8.5MW的风电机组,这是基于山东半岛海风海况条件,量身定制的全新一代半直驱机组,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同样是在山东半岛的威海,1986年5月,我国第一座示范性风电场就诞生在荣成马兰湾畔。当时从国外进口的3台55千瓦机组已经全部退役。2021上半年,中国在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这一指标上超越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第一大国。2023年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其中,风电作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89亿千瓦,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举足轻重。
海上大风车的吊装是个大场面。塔筒分为四段式,每节高约26米,直径约8米,重达200吨。直插海底的海上升降式作业平台,600吨的起重机,塔筒的移动路线,我们通过航拍和延时画面为您呈现这一壮观场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风电机组的吊装作业,是个精细的技术活。汪洋之上穿针引线,练就剑胆琴心。
海上的风速比陆地高20%,同等发电容量下,海上风机的年发电量能比陆地高70%。然而与传统能源的开采利用相比,捕捉和利用海上风力资源面临不小的技术挑战。比如,能量转换设备的设计研发、发电设备的安装施工、电能传输及供电网络的建设运维等等。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海上风力发电面临着复杂的施工地质环境,海浪冲击、海水腐蚀、海上风力和风向变化等。在风浪适宜的珍贵窗口期,人员倒班,设备不停。海上作业,不舍昼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