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爱国基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爱国人士华国中走进西藏青海 参拜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宗喀大慈宏觉寺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23-08-13 17:36:58 

图片 1.png 

初心不变爱意浓、爱国爱教跟党走。传承红色爱国基华传统文化。多年来,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汉藏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汉藏佛教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国东方书院委员兴书画、爱国人士华国主席近期先后前往西藏、青海等地深入拉萨布达拉昭寺、桑耶寺、青的塔尔寺和宏寺参禅礼佛并学研。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元明清、我盛世之中华等时期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以及藏传佛教与皇室家族之间关系及其修习藏传密法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习研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在于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尔哇长、华国中主席、忠主任金刚尕西木、

和著名唐卡大噶哇·更登才让

华国中席感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激荡文化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根基。特别是对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藏传佛教各大寺院的历史进行了详尽了解和学习重要意。汉藏佛教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这种跨越时空和国界的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传承着宝贵的人类精神遗产。汉藏佛教文化的交融更加深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汉藏佛教文化传统。这种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能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宏觉寺,藏着很多鲜为人知而神秘美好的民族团结故事

青海,联藏络疆、邻甘通川,自古以来便是多元文化交融、民族沟通互信的圣地。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发展,构建起一条和平统一之路、民族团结之路。

图片 11.png 

华国中十一班禅经师加羊 

图片 12.png 

十一世班禅大

图片 13.png 

十一世班禅大师赠书华国中

图片 14.png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

图片 15.png 

一世班禅大

图片 16.png 

十一班禅大题名书华国

图片 17.png 

爱国爱

在青海省西宁市,有一座隐居隐于市的寺庙,方寸之间,巍巍九殿,沧桑过尽,法脉不息人间烟火之中耸立着金碧辉煌、华丽光彩耀眼佛界……这就是藏传佛教名刹、历代班禅驻锡地——宗喀大慈宏觉寺。千百年来,它在汉藏交通要道的重镇上静静矗立,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嗅闻过茶马古道上的悠悠茶香,更镌刻下汉、藏、蒙等民族千年交流的辉煌历史和团结印记。 

图片 18.png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

图片 19.png 

院长向中主席解读收藏珍贵佛经

噶尔哇·阿旺桑波会长华国中主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阅历和基本情况,噶尔哇.阿旺桑波,藏族,现年55岁,十世班禅大师侄子,系北京白塔寺开创祖师大元第二任帝师亦怜真第二十六代传人。19676月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萨迦昆氏家族,文都大寺昆氏座主、西宁宗喀大慈宏觉寺住持。19977月毕业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活佛大专班,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系统性研习五部大论获格西学位(相当于藏语系佛学博士学位)、深圳弘法寺本焕佛学院获汉语系佛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医科大学客座教授、青海省委党校特邀教师、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特级经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特聘佛学专家顾问、国家民族画院唐卡艺术研究院院长、青海省因明学会会长、青海省佛教人才培训中心主任、班禅因明学院院长、循化县中藏医院名誉院长等职。 

 

哇院长向华国中主解读红色爱国经

图片 23.png 

一世班禅大与华国先生 

图片 24.png 

噶尔哇·阿旺桑波会长向华国主席详细介绍了藏传因明逻辑学的渊源、藏汉因明逻辑的融合、因明逻辑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他认为,因明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文化传承价值的学科,因明学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产生创新思维,还有助于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提升智慧。他表示,在新时代,因明逻辑学能够更好地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传统因明逻辑学相结合发展,从而有效传承人类优秀文明遗产,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强力的支持。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杨尚忠主任、和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

图片 28.png 

华国中主席和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

图片 29.png 

华国中主席、拉赛大、杨尚忠主任、和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

华国中主席向噶尔院长细介绍了中国东方书院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中国东方书院是国家一级社团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研会)直属机构,隶属于国家文化旅游部管理。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是由习仲勋、薄一波、李德生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创导并担任名誉会长,于19891016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是有志于东方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各类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国家级高级文化学术团体。成立之初,由原中纪委常务书记、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韩天石和北京大学副校长、东方文化学界鸿儒季羡林任会长,实行双会长制。 

传承红色爱国基弘扬优秀文

东方书院发展的根本宗旨,即是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有力文化支撑的时代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政策导向,建设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秩序重构、人民生活幸福的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全新的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民间文化平台身份,面向国内外各个领域精英人群,开启穿透生命全过程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使之成为栖寄身心灵以及锤炼完美人格、塑造圆满生命的东方田园。

图片 32.png 

哇会笔题名书赠华国主席 

图片 33.png 

噶尔哇会长向华国中主席解读十世班

伟大的爱国情怀

图片 34.png 

华国中主席和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 

噶尔哇.波会华国中主绍后也动而满怀激情起宏觉寺的缘起,还要追溯到汉藏民族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次牵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进藏路上,文成公主一行曾在青藏高原农牧区交界、也就是现在的西宁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适应高原气候,准备各项物资。在这期间,她修筑了一座土坛来供奉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随后,公主带着佛像来到雪域高原,留下这座土坛遗迹,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

图片 35.png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

图片 36.png 

噶尔哇会长与华国中主席参拜十世班禅大师

此后又过了数百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禁毁佛法,不少高僧纷纷出逃,其中的三位——藏绕赛、尧格迥和玛释迦——逃到青海隐居修行,被称为三贤哲。为了符合佛教戒规的要求,三贤哲邀请了两位汉传佛教高僧共同为弟子喇钦贡巴饶赛在丹斗授戒传法。公元941年,喇钦贡巴饶赛及藏汉几位高僧在文成公主当年筑坛供奉佛像的遗址上创建了宏觉寺,可以说,宏觉寺从创立之初,法脉中便流淌着不同民族的共同努力。

图片 37.png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国金

图片 38.png 

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唐卡作

图片 39.png 

北宋时期,宗喀王唃厮啰筑成青唐城,即今天的西宁,也留下了先有宏觉寺,后有青唐城之说。到了元代,阔端和忽必烈先后迎请萨迦班智达和其侄八思巴到此弘法。而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正是另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凉州会盟的亲历者。公元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

图片 40.png 

尔寺拉科佛与华国中主席

图片 41.png 

图片 42.png

塔尔寺住持拉科活佛和华国中主席、杨尚忠主任 

明朝,永乐皇帝敕赐寺名弘觉寺,至今在寺院古建的横梁上还能看到永乐和宣德年间留下的字迹。单明一朝,该寺有五位高僧被封为国师,三大法王驻锡该寺讲经传法,年幼的宗喀巴也曾经在此学习佛法,宏觉寺成为青唐地区冠绝一方的大寺。

图片 43.png 

班禅大师华国

图片 44.png 

国中主席在大昭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政协副主席

西藏自治区佛协副会长、大昭寺管委会主任,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拉巴在大

图片 45.png 

噶尔哇会长华国中主席颂赞佛经

图片 46.png 

宏觉寺古建筑横梁上留存的明永乐十一年及宣德二年的记录

图片 47.png 

传承红色国基华国中主席与著名龙子

图片 48.png 

(图注: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国梦。化隆卡大更登才让的每一件作品都完美精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藏族传统美术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促进民族团结、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图片 49.png

到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日渐兴盛,中央政府先后册封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正式确立了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政治、宗教地位。公元1780年,六世班禅赴京朝觐,拜贺乾隆皇帝70大寿。乾隆皇帝对班禅在途中的安危冷暖关怀备至,不仅要求各地官员做好迎送,还特派大臣全面重修了宏觉寺,并将修缮一新的寺院赐给六世班禅,自此宏觉寺成为历代班禅大师在青海的驻锡地,也为即将到来的历史中一笔浓墨重彩的鲜红备好了舞台 

图片 50.png 

青海民族结进步教育基地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图片 53.png 

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唐卡作品

(图注:唐卡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历来被藏族民众视为珍品。唐卡艺术于2006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东市化隆县白日光唐卡艺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20215月,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化隆唐卡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的唐卡作品,体会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独特的艺术魅力。20215月,化隆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唐卡作品中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化隆唐卡现今从佛事用品转型为多种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及收藏价值,远销国内外。)

 

时光悄然来到离我们不远的地方,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身在青海、常驻塔尔寺与宏觉寺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香日德当即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表达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拥护解放西藏、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图片 56.png 

喜九爷欢喜寺

图片 57.png 

华国中主席会长国学

19514月,十世班禅从宏觉寺出发,进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仪式。422日途经西安时,受到了习仲勋和西北军政代表的热烈欢迎,这也开启了习仲勋与十世班禅两人40年的深厚友谊。

图片 58.png 

华国中主席与塔尔寺管及洛藏加措在塔尔寺

图片 59.png 

华国中主席、拉、杨尚忠、刚护尕西木在觉寺

5月,十七条协议签订之后,十世班禅从北京返回西宁宏觉寺并准备进藏。1951121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习仲勋代表党中央专程来到西宁宏觉寺,为即将首次进藏的十世班禅送行。

图片 60.png 

塔尔寺住持佛和华国中主席、杨尚忠主任

图片 61.png 

塔尔寺住持拉科活佛向华国中主席绍塔尔

图片 62.png 

华国中主席和著名唐卡大师噶哇·更登才让 

图片 63.png 

1219日,习仲勋在西宁宏觉寺会见了青海省党政军代表和来自青海、甘肃各地区、各大寺院的活佛、高僧大德、地方千百户、僧俗群众,并主持了为十世班禅进藏的送行仪式。此后十世班禅一行历经半年多跋山涉水,于1952630日返回历代班禅驻锡地、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登上了历代班禅大师的宝座,举行了盛大的坐床仪式。今天的宏觉寺里,当年习仲勋与十世班禅会面的房间依然保留着原样,习仲勋为班禅献上哈达祝他一路顺风的塑像将这个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永久定格。

图片 64.png 

班禅进藏是一项无比艰巨的重大任务。此举涉及到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各方面,相互之间又盘根错节,极为复杂,且时值隆冬,进藏队伍受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制约,路途艰辛,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习仲勋同志作为班禅进藏大军的主要指挥员,他高举党的统一战线大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圆满完成了十世班禅进藏这一旷世伟业,其意义深远,永载史册。

同时,习仲勋同志与班禅的四十载革命友情,历经艰难而如初。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 65.png  

尔哇,据相史资:习仲勋在《深切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班禅大师》一文中提到:班禅大师作为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他热爱自己信仰的宗教;作为藏民族的优秀代表,他热爱自己的民族;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热爱祖国;作为党的忠诚朋友,他热爱中国共产党。把爱教、爱民族和爱国、爱党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正是班禅大师一生的写照。

图片 68.png

华国中主席、大持拉巴、著名企业龙子江、毅在大召寺 

噶尔哇.阿旺桑波会长语:回望宏觉寺的千年历史和法脉,不难看出,它是金色的,更是红色的;不仅是一处庄严的朝佛圣地,更是爱国爱教、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基地。。积极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美德,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增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积极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图片 69.png 

化隆唐卡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的唐卡作品

图片 70.png 

化隆唐卡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的唐卡作品

一世禅大唐卡画像 

 

化隆唐卡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的唐卡作品

十一世班禅大师唐卡画像

图片 73.png 

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族人民友好团

图片 74.png 

著名子慧向十一班禅大

敬画美由.如莲花开

美由善心如莲花 

喜九欢喜佛

图片 79.png 

勤智者为

图片 80.png 

到拉萨到了布达拉宫

图片 81.png 

大道行天下为公

图片 82.png 

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片 83.png 

象无大爱无疆

 图片 84.png 

华国主席在神秘的布达拉

 

布达拉宫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

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图片 87.png 

华国中主席在神圣的大

大昭

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图片 90.png

华国中席在奇的塔尔 

 

塔尔寺

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4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 

图片 93.png

华国主席在神的桑耶寺

 

桑耶寺

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桑耶寺现有50多僧人。

桑耶寺的全名是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藏文含义为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殿"

8世纪末,时任赞普的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他将印度的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迎请至西藏弘扬佛法,并决定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

据《桑耶寺志》记载,公元762年,赤松德赞亲自为寺院举行奠基,历时十二年建造,到775年终告落成。由于有传说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来就把这一声惊语作为了寺名,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被命名为桑耶寺。

桑耶寺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赤松德赞又从唐朝、印度和于阗等地邀请来僧人住寺传经译经,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后,吐蕃禁止佛教传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纪后期重新开放后,这里遂成为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萨迦派统治时期,对该寺进行过修葺,并派遣僧人住寺,此后就形成了宁玛、萨迦两派共处一寺的局面。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内文物的保护工作,曾拨给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其列为全区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1120日,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图片 96.png 

华国中主席在神武的弘觉寺

图片 97.png 

红运中国福佑中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弘觉寺

弘觉寺街在今弘觉寺路北,因清乾隆皇帝名为爱新觉罗·弘历,为避讳,曾称为宏觉寺、洪觉寺、红觉寺,位于西宁市南大街东侧,以寺命街,即今弘觉寺街。寺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凡三进,初名妙华庵,明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寺。明代前期,寺院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索南嘉措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以建筑华丽闻名,史载可与有名的葆宁寺媲美。

 

千年宏觉寺,这座由多民族共同铸就的藏传佛教名刹,在历史长河中织就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神秘而美华民族伟大复兴画卷

图片 98.png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图片 99.png 

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宏觉寺

初心不变爱意浓爱国爱教跟党走

传承红色爱国基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多民族友好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