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海洋将划入保护区!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达成《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

来源: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23-03-07 16:17:01 

微信图片_20230307160728.png

当地时间3月4日晚,历经马拉松式谈判,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就保护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据报道,最终文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30%的海洋划入保护区,旨在保护和恢复海洋自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日晚发表声明说,有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法律框架也称“公海条约”,涉及海洋遗传资源分配、环境影响评估、公海海洋保护区等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的诸多问题的规定。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此次围绕“公海条约”最终文本的谈判于2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原本预期于3日结束,但各国代表又连续谈判近40小时。在历经为期两周的密集谈判后,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于4日晚上就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长期以来,联合国主导进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政府间谈判。然而,由于多方在资金和勘探等方面存在分歧,谈判已搁置多年。此次的“公海条约”最终文本是2004年开始的相关谈判的突破。

据悉,最终文本框架下,将在新设立的公海海洋保护区中限制捕鱼量,还对航运路线和深海采矿等勘探活动进行了限制。为保护海洋、应对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等,该条约还首次要求评估经济活动对公海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据悉,发展中国家将有机会获取发达国家的海洋技术转让,以更好地参与和实施新条约。此外,多个国家作出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的承诺,总共涉及金额约180亿美元。“这是多边主义的巨大成功。这是我们的世界和我们所服务的人民需要变革的一个例子。”第77届联大主席克勒希在该协议达成后发推文说。

微信图片_20230307160744.jpg

▲丰富多彩的南海海底生物。

过去几十年,海洋吸收了世界上90%以上的热量。这些水域为海洋生态系统和大量独特的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支持着数十亿人赖以生存的渔业发展,并且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缓冲地带。但是,海洋正面临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压力,包括捕鱼、航运、深海采矿业以及利用海洋资源的竞赛。

此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脆弱。日益酸化的水域威胁着海洋生物。据报道,在占全球海洋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公海水域,目前只有1.2%的水域受到保护,只有0.8%被确定为“高度保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数据,在对全球海洋物种的最新评估中,发现近10%的海洋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30307160756.jpg

▲电镜下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辉长岩。

此次达成的最终文本旨在填补公海海洋保护区的空白。分析人士表示,这对于实现各国于去年12月于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作出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承诺至关重要。

此前在2月3日至9日于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洋保护区大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决策者在八年内将全球海洋保护率从8%提高到30%。去年12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大会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承诺到2030年保护30%被认为对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的陆地和海洋,并在资源调动和技术科学合作及支持其执行的决定等方面达成一致。

信息来源:文汇报  作者:沈钦韩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OeV_VNOHFtTdjV7pg_h2U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