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涌进体制内。
这几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近日相继发布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项数据引发关注。
清华大学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中,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69.9%,较2020年上涨5%。其中,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30.3%;国有企业占比23.8%;党政机关占比为15.8%。
此前两年,2019年、2020年,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为61.2%、64.9%。
也就是说,过去三年,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一直在增加。
同样的变化也体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中。
虽虽然海大尚未公布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但在过去三年,海大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2018年、2019年、2020年比例分别为44.37%、52.94%、59.51%。
据相关媒体报道,高校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方向亦多呈现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量超过2万人。统计结果显示,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到体制内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接近一半(49.3%),其中到中小学和高校工作的合计占比为9%。
目前,驻青各高校尚未发布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但从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能看出一些变化趋势。
1、中国海洋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地域来看,中国海大2020年毕业生中,继续在青岛的占比最高,总计有1297名毕业生留在青岛,占比35.32%。
而在2020年海大毕业生就业单位去向中,国企占比最高,为23.56%。
具体来看,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就业的人数分别为643人、90人、261人、100人、15人、211人、865人,合计比例59.51%,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从全国来看,山大2020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 50 人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 29 个(山东省内 13 个、省外 16 个),共计 8078 人,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83.08%。就业人数最多的 10 个城市是:济南市、青岛市、北京市、威海市、上海市、深圳市、潍坊市、 苏州市、淄博市、烟台市。其中,山大青岛校区启用后,在青岛就业的山大毕业生越来越多。
据青岛日报报道,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后,在青岛就业的山大毕业生人数从过去的每年200多人骤升至1000多人。
在就业单位性质中,各类企业单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54.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9.82%、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 28.89%、三资企业5.85%;其次到 高等教育、科研设计、医疗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为 32.04%;到公共管理部门和部队就业的比例为 12.41%。
也就是说,山大2020届毕业生进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等教育、科研设计、医疗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公共管理部门等体制内单位就业比例为65.26%。
而在录用山东大学2020 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列表中,浪潮、潍柴、中国重汽、歌尔、海信、海尔等山东本土头部企业在列。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届毕业生中签约单位所属行业,“制造业”(25.39%)、“采矿业”(21.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20%)是毕业生就业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在就业单位性质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届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占比最高,达到了51.02%,加上其他党政事业单位、科研单位,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达到了61.73%。根据统计,吸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0 届毕业生最多的单位前20中,除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还包括包括万华化学、潍柴、浪潮、海尔、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歌尔等山东企业,除了浪潮,其他均为胶东经济圈企业。相比于山大、海大和石大等双一流高校,青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和单位选择性更明确。从地域来看,青岛大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青岛市(68.89%)和济南市 (6.72%);其中,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均主要流向青岛市,占比分别为 73.98%、54.37%和 87.88%。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青岛大学学校2019届毕业生单位流向较为多元,本科毕业生以 “民营企业”为主,占比为 75.13%;“国有企业”次之,占比为 11.11%。硕士毕业生主要签约“医疗卫生单 位”和“高等教育单位”,比例均为 41.67%。博士毕业生主要签约“民营企业”,比例为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