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金虎、通讯员王涛报道:日前,山东烟台环球码头公司A105号岸桥将最后一个集装箱稳稳放入“晋河”轮,开埠146年的烟台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沿海港口第11个亿吨大港。
为了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烟台港集团积极拓展物流服务功能,强化主导货源经营力度,大力改善主导货物进出口结构,内在运营质量大幅度提升。为破解资金难题,烟台港集团把港口发展与资本运作、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大范围吸引资金参与港口建设与经营。目前,烟台港集团与新加坡威尔玛集团合资的益海粮油二期扩建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投产后每年新增港口吞吐量70万吨。2007年10月,烟台港集团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分两期发行12亿元短期融资券,为港口蓄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经济日报》
烟台港集团年吞吐量突破亿吨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烟台港,近年来依靠改革和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12月25日18时,烟台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十一五”期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成为中国沿海港口增长最快的港口之一。
烟台港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位于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烟台港集团现已拥有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蓬莱港区四大港区,共有各类泊位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最大水深-20米,码头岸线总长1.4万余米,资产总值近百亿元人民币。
目前,烟台港已经开通国际和国内航线30多条,与国内的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30多个港口通航,与国外的鹿特丹、迪拜、开普敦、洛杉矶、横滨、仁川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同时,烟台港还分别与新西兰陶朗加港(Port of Tauranga)、美国的坦帕港(Port of Tampa)、圣迭戈港(Port of San Diego)、奥林匹亚港(Port of Olympia)和布雷默顿港(Bremerton)等5个国外港口缔结成为友好港关系。
按“十一五”计划,到2010年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旅客吞吐量480万人次。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TEU,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
烟台港集团坚持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将集装箱、散杂货、客运滚装作为港口的三大产业支柱。烟台港集装箱尤其是内贸集装箱运输近年来异军突起,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准箱,跻身全国沿海港口10强,并成为中国北方内贸集装箱枢纽港。烟台港是渤海湾客运黄金水道的主要港口,目前年运输旅客超过300万人。而去年底投入运行的烟台至大连火车轮渡,使烟台港同时成为连接东北与华东的铁路运输枢纽,年运输量将超过600万吨。
为了使烟台港集团跨越发展,港口实施“一个中心、一条海岸线”和“向东巩固,向西发展”的战略方针。“一个中心”就是要打造烟台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保持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状态。“一条海岸线”就是科学、快速、有序地开发利用山东半岛北部岸线,为港口大发展建立更多的“桥头堡”,使港口腹地逐步向内陆地区渗透,把烟台港做大做强。
烟台港集团将用5―10年的时间建设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第三代港口,使烟台港真正成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和国际综合物流的重要港、国际集装箱的干线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客货运输通道的枢纽、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将烟台港打造成为以西港区为核心,以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和蓬莱港区为重点,以其它港区为补充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利用芝罘湾港区紧邻烟台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加快区港联动建设步伐,将出口加工区和邻近的集装箱港区进行封关一体化运作,大力发展以集装箱为核心的临港保税物流服务。计划在西港区后方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发展三大临港产业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加工产业区、3.7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区和3.6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园区计划在今后3―5年里对外引进200家加工企业和港口服务项目,使烟台临港产业成为促进烟台港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烟台港集团将立足服务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工业制造基地和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烟台港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码头方向发展。面对未来,烟台港集团将立足服务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和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提升在中国主要港口中的地位,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迈进。通过不懈努力,把港口建设成为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代港口(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自由贸易港。
烟台港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位于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烟台港集团现已拥有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蓬莱港区四大港区,共有各类泊位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最大水深-20米,码头岸线总长1.4万余米,资产总值近百亿元人民币。
目前,烟台港已经开通国际和国内航线30多条,与国内的大连、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30多个港口通航,与国外的鹿特丹、迪拜、开普敦、洛杉矶、横滨、仁川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同时,烟台港还分别与新西兰陶朗加港(Port of Tauranga)、美国的坦帕港(Port of Tampa)、圣迭戈港(Port of San Diego)、奥林匹亚港(Port of Olympia)和布雷默顿港(Bremerton)等5个国外港口缔结成为友好港关系。
按“十一五”计划,到2010年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旅客吞吐量480万人次。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TEU,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
烟台港集团坚持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将集装箱、散杂货、客运滚装作为港口的三大产业支柱。烟台港集装箱尤其是内贸集装箱运输近年来异军突起,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准箱,跻身全国沿海港口10强,并成为中国北方内贸集装箱枢纽港。烟台港是渤海湾客运黄金水道的主要港口,目前年运输旅客超过300万人。而去年底投入运行的烟台至大连火车轮渡,使烟台港同时成为连接东北与华东的铁路运输枢纽,年运输量将超过600万吨。
为了使烟台港集团跨越发展,港口实施“一个中心、一条海岸线”和“向东巩固,向西发展”的战略方针。“一个中心”就是要打造烟台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保持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状态。“一条海岸线”就是科学、快速、有序地开发利用山东半岛北部岸线,为港口大发展建立更多的“桥头堡”,使港口腹地逐步向内陆地区渗透,把烟台港做大做强。
烟台港集团将用5―10年的时间建设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第三代港口,使烟台港真正成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和国际综合物流的重要港、国际集装箱的干线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客货运输通道的枢纽、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和临港工业基地。将烟台港打造成为以西港区为核心,以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和蓬莱港区为重点,以其它港区为补充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利用芝罘湾港区紧邻烟台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加快区港联动建设步伐,将出口加工区和邻近的集装箱港区进行封关一体化运作,大力发展以集装箱为核心的临港保税物流服务。计划在西港区后方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发展三大临港产业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加工产业区、3.7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区和3.6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园区计划在今后3―5年里对外引进200家加工企业和港口服务项目,使烟台临港产业成为促进烟台港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烟台港集团将立足服务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工业制造基地和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烟台港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码头方向发展。面对未来,烟台港集团将立足服务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和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提升在中国主要港口中的地位,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迈进。通过不懈努力,把港口建设成为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代港口(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自由贸易港。
烟台港全景
烟台至大连客滚码头
烟台港集装箱堆场
烟台港在东北亚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