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区:AI技术赋能南海农业 一个基地引来两名院士
照顾植物的情绪,根据植物的表达满足它的需求……这些拟人化的做法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南海新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它已经实实在在地应用到了农业上。
12月8日,走进南海新区景翔果蔬的AI智慧种植大棚,AI大棚里看不见菜农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光照传感器、水肥滴灌等智能装置。
“今年上半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任露泉院士联合打造了这座AI智慧种植大棚,应用了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在农业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实现无人管理。”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品牌营销经理林松说。
“虽然是无人管理,却能比人工管理得更专业。”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智慧农业研究员邱纯胜站在门口,指着“AI智慧种植大棚”几个大字卖起关子。
“我们这座大棚看似普通,实则暗藏了不少‘玄机’”。邱纯胜边往大棚里走边介绍,就拿控制光照来说,专门设计了光照传感器可以随时采集温室光照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调节电动遮阳网。“此外,我们还仿照荷叶超疏水的特性,在玻璃上做了一层涂层,这样水珠就不会在玻璃上集结,能防止光通过玻璃上的水珠产生折射,对番茄苗灼伤。”邱纯胜说。
智慧农业不仅做到了向技术要管理,还要来了产量。邱纯胜介绍,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植物每天的变化情况和环境因素自动建模,从而优化升级管理系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邱纯胜介绍,无人管理下的番茄苗年产量可以达到6000斤以上。
而在任露泉院士项目的旁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与景翔果蔬合作的菌类研究种植项目也将开展。目前,李玉院士已对现场条件进行了考察,后续将派专业团体来此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白木耳种植研究。
一个基地引来两个院士项目,依托的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凭借的是南海新区对现代农业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南海新区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投资了3700万元引领带动万和七彩、景翔果蔬、北美冬青、万鑫畜牧等产业项目蓬勃发展。如今,科研和生产的结合,又为南海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装上了一组强劲“马达”。接下来,南海新区将以AI智慧大棚作为示范,引领智慧农业研究成果逐步向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户普及,助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21/12/9/art_40965_274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