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来源:智慧海洋圈子V   发布时间:2021-11-15 15:04:43 

微信图片_20211115150422.jpg

李德仁 李德仁供图


“爱我中华”,这是李德仁的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首句。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将这种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力践于行。


对于入选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李德仁感到非常光荣,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为国家建设、为国家过去一百年和未来一百年任务做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


“我得赶快回国”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的一所旧居堂屋,挂着一副用毛笔书写的“李氏家训”,家训里的80个字,影响了李德仁的一生。


1957年,李德仁从江苏省泰州中学毕业,进入武汉测绘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属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航空摄影测量系攻读本科。1963年,当他以两科满分、一科99分优异的成绩报考研究生时,因为档案中一份“莫须有”的材料,政审未能通过,随后被分配到地方水泥厂工作。


在长达15年的逆境岁月中,他未曾气馁,坚持学习,还钻研出了特种水泥制作技术,和同事们成功研制了“新型铝酸水泥系列”,这项技术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第一届国家发明二等奖。


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李德仁得以回归校园继续学业,并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1981年,就在李德仁完成硕士学业时,王之卓“迫不及待”地将他送出国深造。


1982年,李德仁进入德国波恩大学进修,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在国际学术期刊连发两篇高质量论文,针对西方学者发现和消除粗差的倾向性方法,推导出比丹麦法更具优势的新方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为“李德仁方法”。


次年,他又进入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摄影测量领域世界著名领军学者弗里兹·阿克曼。为了将更多知识早日带回祖国,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常在凌晨后最后一个锁门,又在清晨第一个打开实验室的大门。


这期间,李德仁首次创立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和系统误差与粗差探测方法,为现代测量学奠定了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德国洪堡基金评委Grafarend认为,“它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


李德仁也因此获得1988年“汉莎航空测量奖”,围绕该理论编写的《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英文专著也被选为2016年业内最具影响力著作之首。


“回国是必然的,是自觉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好不容易让我们出去学习,我们与外国有很大差距,我得赶快回国。”为此,李德仁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五六年的课程,并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在毕业答辩后立刻回国,短休几日后便走上了讲台。


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科学是要为祖国服务的。”


微信图片_20211115150423.jpg

李德仁正在接受采访 田瑞颖摄


用中国智慧赶超世界


回国后,李德仁加快了研究步伐,带领团队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引领我国测绘遥感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他看来,科学家精神首先就是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尊重前人、尊重专家,但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外国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就是实现自主自立,从‘0’到‘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其中,自主可控的天空地高分辨率遥感系统是“高分专项”的核心。


李德仁瞄准我国高分专项的核心需求,历时15年,组建百余人国家队,主持参与“高分专项”,先后完成体系论证、技术攻关、系统研制和重大应用,助力实现其“好用”和“用好”,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大众民生的需求。就在不久前,相关技术及应用荣获了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是我们在元器件受限的情况下,用中国人的智慧,用我们的数学和过程控制的方法,达到了世界第一水平。”李德仁自豪地说,“以前我们有卫星,但不强,现在我们的遥感卫星赶上了世界水平,走在世界前沿。”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系列核心技术,研制了我国“航天-航空-地面”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解决了危险地区的测绘等难题,引领了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


在李德仁看来,科学的进步要靠各个国家共同推动,科学家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个精神是永恒的。”但他也表示,科学家是有国家的,“要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为学科做贡献。”


他认为,创新的科研成果是我国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关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不卑不亢,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就要认真学习交流,需要宣传的地方就要敢于宣传。”


把学生“拉练”到第一线


大学时期,李德仁就因为敢于挑战“权威”而“小有名气”。在学习苏联专家编写的“权威”教材时,他发现并指出了其中的错误,还在毕业设计成果中纠正了加拿大专家的模型。为此,他也深受王之卓的赏识。


而王之卓的育人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李德仁。“我有思想吗?如果有,那就是要向我的学生不断学习。”在一次举办的王之卓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王之卓的发言引起阵阵掌声。


如今,李德仁培养的博士生已超200多名,“做学问要先做人,做学问要做到学科前沿。”


为此,他总把学生“拉练”到科研一线,把最难的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跨越式研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大胆创新。


“大的项目可以进行团队式研究,这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好,得益于国家对科研人才的尊重和关心。”李德仁说。


他还时常教导学生,科学道路上不能取巧,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理论有实践,先把理论学好,再继续开展攻关,推广实践,这是老一辈先生传承下来的。”


对于传承科学家精神,李德仁认为,首先要实事求是,要坚持不懈,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国报国的献身精神。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测绘学会年会上,李德仁表示,“我们测绘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全身心投入到第二个百年和新基建的浪潮中,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中发挥作用,为将我国建设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vbzpvd07o2HvsN8LPVES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