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议成立的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 WG 30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WG 30团队参加PICES MEQ-2020线上工作会议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海洋环境质量委员会(MEQ)2020年工作会议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23日上午7:00~10:00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6个成员国共30余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张玉生研究员、余雯和门武两名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张玉生研究员作为“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辐射质量评价工作组”(简称WG 30)共同主席应邀代表WG 30作了口头报告,向MEQ详细介绍了WG 30的宣传册和总结报告的编制进展情况。 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目前WG 30宣传册和总结报告均完成第三轮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已经提交PICES MEQ和秘书处。其中WG 30宣传册(见附件)图文并茂,高度概括和展示了工作组的总体工作及研究亮点,已经通过了PICES有关专家的审定,即将印刷。目前WG 30总结报告共13章、206页、42500多字,包括图件107幅、表格18张、参考文献257篇;将在PICES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并经过最后一轮修改定稿后由PICES正式出版。WG 30宣传册和总结报告的公布和出版将全面展示WG 30工作组成立以来针对福岛事故取得的北太平洋放射性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成果,并为今后北太平洋放射性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共30余名代表参加了PICES MEQ-2020工作会议
PICES是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府间海洋科学组织,是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科学研究交流平台。WG 30是我国提议成立的第一个PICES工作组,旨在监测与评价福岛核事故后北太平洋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效应。 张玉生研究员和美国俄勒冈大学Higley教授于2013年WG 30成立时被选举为工作组共同主席,余雯副研究员和门武副研究员均为WG 30工作组成员。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海洋三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成员国成员的合作下,海洋三所WG 30团队在工作组年度计划编制与实施、总结报告和相关宣传材料编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较好地推动了工作组的整体运行。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vVU8I95S2O_E6-7wY1B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