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2日在北京结束亚洲四国访问行程。中美双方均宣称,已就日后中美两国新的高层对话机制达成原则性共识,从原来以"战略经济对话"为主轴,改为以"战略与经济对话"作框架,一个"与"字之差,变成实行"双轨制",以提升对话层次。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22日报道 中国和美国21日同意就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进行高级别磋商,人权问题则退居次要位置。
![]() |
搁置争议,美方不再纠缠“人权“”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多位中国官员举行了广泛会谈。
希拉里还参观了中国利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兴建的一家清洁电厂,以此凸显奥巴马政府决心在减少有害排放方面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日本《东京新闻》2月22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搁置火种的美中新时代”,摘要如下。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她访问的最后一站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会谈,将美中战略对话扩大到了安全保障等方面,从而使美中关系进入了“新时代”。
希拉里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中国要人举行的一系列会谈中,没有突出人权和贸易不平衡等对立问题。
究其原因,布什前政府把中国作为“利益攸关方”,确立了密切的美中关系,这是布什外交中不可多得的“正面遗产”。而希拉里也认为,在现阶段就抛弃前政府的一些好的做法转而采取强硬态度是得不偿失的。
据日本《读卖新闻》2月2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1日与中国要人举行一系列会谈,掀起了此次亚洲之行的一个高潮。希拉里表示愿意发展“积极、合作的”对华关系,并没有在人权等问题上指责中国。
这种“美中友好路线”一方面包含了奥巴马政府希望“深化和扩大”美中关系的远大目标,同时也暴露出美国振兴经济需要中国资金的捉襟见肘的窘状。
![]() |
一字之差 中美对话级别提升
据香港《明报》2月22日报道,一字之差扭乾坤,建双轨制高层对话。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今日在北京结束亚洲四国访问行程。中美双方均宣称,已就日后中美两国新的高层对话机制达成原则性共识,从原来以“战略经济对话”为主轴,改为以“战略与经济对话”作框架,一个“与”字之差,变成实行“双轨制”,以提升对话层次。
在昨日上午会谈后,外交部长杨洁篪表示,形势要求中美双方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准。而希拉里对中美之间新的对话框架的表述为“战略与经济对话”。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国政府之间,过去有两个固定的对话机制,一个是双方财金部门主管定期进行的“战略经济对话”(由美国财长和主管金融的中国副总理主持),另一个是副外长级的“高层对话”,由于两个对话机制级别差距明显,这次希拉里提出而获中方原则上同意的新机制,是把经济和金融以外的战略性议题,也提升到部长级定期对话的层次上来,形成“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两条高层定期对话的轨道。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22日报道,希拉里表示,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份在伦敦会晤时将宣布“战略对话”的具体形式。这显然是先前由财政部长和副国务卿进行的美中经济和政治对话的升级。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21日报道,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合作中心主
美国之音网站2月21日报道,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发出的信号和希拉里这次在北京的活动和言论可以看出,美中两国今后几年虽然在人权和汇率等政治、经济议题上小的摩擦难免,但是总的趋势将是“斗而不破”,双边关系的主轴正在从长久以来的对抗走向务实合作。
在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杨中美说,从希拉里访问前发表的“同舟共济”等言论来看,美中关系似乎出现了转折。“不像以前历届美国新总统,上台以后总是打出人权牌、贸易牌和其他牌来打压中国,然后在打压不住的时候逐渐转弯。我们看到这次希拉里访问中国后,中美关系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以前的摩擦和对抗走到了实质性的合作,走到了双方比较理解的程度,不像以前要经过一番磨合才能走上正轨。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2日报道,奥巴马政府希望把气候变化当作美中接触的主题。对希拉里来说,这次访华旨在给美中关系留下自己的印记。
希拉里说:“我们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合作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