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科学家再在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20-06-24 16:37:31 

  西沙群岛再发现新物种!自去年10月命名新物种——羚羊礁海蝽后,中山大学科学家再次宣布在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贾凤龙课题组与教授谢强课题组共同完成了新物种发现工作,并将新物种命名为石屿海泽甲。

1.jpg

  据介绍,石屿海泽甲的体长只有1.101.22毫米,体宽0.62-0.69毫米;其生活在珊瑚石的细小孔洞中,运动非常迅速,捕捉难度很大。

  这是继我国台湾记录该亚科之后,我国第二次在领土领海范围内发现严格海生的甲虫种类,刷新了对于中国昆虫区系和海洋动物区系的认识。

  全世界已知昆虫物种约100万种,其中生活于海洋中无植被的岛礁海水生活的昆虫种类仅知数十种。

  2018年至2019年,谢强随中大科考队赴西沙群岛考察,期间采集了多种海生昆虫样本,其中就包括西沙群岛石屿的一种海生甲虫。经贾凤龙团队研究发现,该海生甲虫为泽甲科海泽甲亚科的新物种。

  这是继命名羚羊礁海蝽后,中国科学家再次以南海单一岛礁的名称命名新的动物物种。石屿海泽甲的模式产地是石屿礁,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东部,以石屿作为该新物种的合法名称,具有维护国家南海权益的特殊意义。

2.png

  石屿海泽甲分布地图。

  中山大学与西沙群岛渊源极深。1928年,中山大学推动并参与了我国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为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作出了贡献。西沙群岛还曾成为中山大学的校产。

  近年来,中山大学南海研究院多次组织南海科学考察活动。2018年7月,记者曾随中山大学科考船出海,纪录西沙科考和新物种发现的“第一现场”。

  本次科考研究工作由两课题组共同完成,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访问学者、中山大学毕业生博士刘振华为第一作者,贾凤龙为通讯作者,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

  文中除了配有分类学论文中常用的形态图和生境图外,还配有符合国家地理信息标准的南中国海及周边区域地图,并详细标注了西沙永乐群岛中各个岛礁的中国官方名称。

  海生昆虫对海洋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机制。该新物种的发现,有助我国在未来开展海洋生物学、进化生物学、行为学、仿生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6-24/7654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