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周发林:斑节对虾正加紧做良种制种和苗种扩繁

来源:罗茵 海洋与渔业杂志   发布时间:2020-05-28 16:13:01 

微信图片_20200528161231.jpg

│周发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良种与良法创制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在海水鱼类种质保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公认的突破性成果,培育出包括斑节对虾“南海1号”在内的多个对虾新品种(系)。


斑节对虾个体大、颜色鲜艳,是养殖对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对虾,也是我国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且适合大规格虾养殖。近十多年来,由于缺乏良种,苗种良莠不齐,斑节对虾养殖未能获得大的发展。


斑节对虾“南海1号”和“南海2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培育获得的新品种。其中“南海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南海2号”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活率高等特点。作为项目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良种与良法创制岗位专家周发林指出,目前“南海1号”和“南海2号”苗种供不应求,需进一步优化培苗技术,加紧做良种制种和苗种扩繁,完善配套养殖模式,健全斑节对虾育繁推技术体系,以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南海1号”选育历时6年


斑节对虾为热带亚热带虾种,最适宜养殖水温为28~30℃,适合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以及辽宁等沿海对虾养殖区,其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在条件技术允许的情况下,一年可以养殖两茬以上。


周发林指出,斑节对虾引进我国养殖已有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成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但之后由于病害的影响,养殖成功率偏低,再加上南美白对虾的强势崛起,斑节对虾在中国的养殖面积急速下滑。导致斑节对虾产量急剧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种质良莠不齐,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因为早前斑节对虾亲虾主要从野外捕捞,往往携带病原,且生长速度参差不齐。因此,开展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2000年,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江世贵领衔的团队成功申请了“863”课题,他们在2003年成功突破斑节对虾的全人工繁育,并在2005年开启“南海1号”选育研究。“2005年的时候,我们育种设施条件缺乏,条件很艰苦,再加上当时关于该品种的遗传育种研究还是空白的状态,我们只能在借鉴其他品种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斑节对虾特性的育种技术体系。”周发林介绍,最终他们以我国海南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普吉岛4个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历时6年,选育出我国首个斑节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南海1号”。2010年,“南海1号”被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水产新品种。


“南海2号”性状更优


“南海1号”满足了从业人员对斑节对虾生长速度的追求。但随着养殖情况变得更复杂,环境胁迫增加,市场需要抗逆性强、存活率比较高的新品种。2012年,“南海2号”应运而生。


周发林表示,为选择合适的父母本,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选育工作,要在不同优良品种间进行杂交。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斑节对虾杂交的最佳组合:以“南海1号”为母本,非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代最好。获得新品种后还得进行无数次的试验、审核。“先要在实验室里试验,然后再放到外界试验,通过水泥池测试、池塘测试等多个环节,直到达到预想结果。”


在2014-2015年间,团队对“南海2号”的性状进行了测试以及生长示范测试。试验发现,“南海2号”具有生长快、养殖成活率高、总体发病率低的特点。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南海2号”4月龄虾成活率比母本“南海1号”平均提高12.4%(相对值),生长速度比父本非洲品系平均提高10.24%;与斑节对虾非洲野生群体繁殖的一代苗相比,4月龄虾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6.45%,成活率平均提高24.6%(相对值)。示范养殖过程中发现“南海2号”个体规格整齐度好,总体发病率较低,养殖成活率比普通斑节对虾平均提高10%以上。


目前,“南海1号”和“南海2号”的推广范围以广东珠三角为主,广西、海南、江苏、浙江也有一定的养殖面积。周发林表示,“南海1号”、“南海2号”主要采取土塘养殖模式,可精养、纯养,也可虾蟹混养。


集多个优良性状新品种将面世


斑节对虾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场,因为其颜色鲜艳,个体大,价格一直不差,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目前,虽然培育出了‘南海1号’和‘南海2号’,不过由于缺乏良种,制约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养殖区域环境差异大,对斑节对虾品种多样要求高,已有斑节对虾良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未来对集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良种市场需求量极大,我觉得能有100多亿尾的空间,而我们目前能提供的只有几个亿。”


据透露,南海水产研究所目前正开展其他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譬如选育耐氨氮品系、耐粗饲料的品系等。周发林表示有信心在未来2~3年内可以稳定这些性状,推出新品种。


建立斑节对虾种质资源库


“无法规模化是因为种虾培育规模无法上去。”对此,周发林表示,建立斑节对虾的种质资源库十分重要。早些年,我国南海海域、泰国海域、菲律宾海域等都能找到斑节对虾种质资源亲虾,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野生品种逐年减少,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种工作十分重要。


在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建设中,最近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收集斑节对虾优质种质资源群体;进行生长、耐低盐等目标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并收集3个以上斑节对虾优质种质资源群体。


关于斑节对虾的良种选育,周发林表示,南海水产研究所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但目前研究斑节对虾良种选育的科研机构不多,企业更少。他坦言一方面良种创制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时间跨度很长,稍有不慎就全盘皆输,风险比较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更多的扶持。


“目前有意来参与斑节对虾扩繁的企业也有一部分,但可达保种条件的企业不多,一般来说,对虾良种场在这方面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它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标准考察审核才能获批。”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GHCJ56saNbl7gg6Uf_SXA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