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诗成:战略视角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20-04-29 16:46:35 

战略视角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对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王诗成副厅长的专访

宫厚英

理论学习

200911

ISSN1671-2854

 

 

 

一、王厅长您好。您是我省海洋问题专家, 著述颇丰, 这次主要想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主题对您进行采访。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指出, 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首先请您谈一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情况好吗?

王诗成: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战略思想, 是经过深思熟虑、慎重考虑的, 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占地球表面积71%的广袤海洋, 是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领域, 是连接全球贸易和国际交往的交通要道。历史证明, 海上强, 则国家强;海业兴, 则民族兴。当今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保护海洋的新世纪。

从国际背景来看, 海洋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新高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面对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 全球3.6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中将有1.09亿平方公里划归沿海国管辖, 占海洋总面积约31%。标志着人类开发和保护海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竞相调整各自的海洋发展战略, 试图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 谋求更大的海上战略利益。美国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 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即制订第一个国家海洋政策, 旨在加强海洋、海岸和大湖区管理, 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欧盟发表了《海洋政策绿皮书》。日本把海洋作为立国之本。2007年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 目标是要成为东南亚海洋经济强国, 到2020年海洋经济在越GDP中的比重达到53-55%。目前, 世界贸易总值的70%以上来自海运, 海洋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

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重要舞台。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逐鹿海洋、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乃大势所趋。进入被誉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前后, 海洋划界争端、海洋渔业资源争端、海底油气资源争端、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利用的竞争更加激烈。海洋政治经济领域的斗争直接影响海洋安全, 形成以维护海洋权益为中心的军事防卫任务, 局部地区出现争夺海岛主权、争夺管辖海域、争夺海洋资源的海上军事对抗或冲突。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将超出以往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通过海洋制约陆地的性质, 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本身的争夺, 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争夺。争夺海洋的力量将由单纯的军事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科技力量与军事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

从国内背景来看,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 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 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 东西差距、贫富差距也逐渐增大, 社会公平问题凸现, 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和积累, 都与我们传统的以陆地为轴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关。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 发挖新的战略资源, 统筹好沿海和内陆的关系, 缩小东西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 就需要全新的发展理念, 因此, 有必要把海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于陆地的系统, 提升海洋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总之, 海洋战略事关国运兴衰, 谁在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中掌握了主动权, 谁就对本国、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沿海从东到西的一个领域战略应运而生, 全国还没有一个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的从国家层面的海洋开发开放经济区。因此, 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背景下, 选择在这样的时机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他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主权国家纷纷将战略重点向海洋转移的新态势, 把握住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 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

二、您能谈一下为什么会把山东作为我国实施推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省份吗?

王诗成:胡锦涛总书记选择咱们山东省, 我想是非常审慎的, 是做了全方位地思考和权衡的。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山东至少有两大优势。

一是领导优势。从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海上山东”建设工程, 这是我国第一个由省市提出的以开发海体资源为主导的海洋战略, 到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 到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一体两翼”的海洋经济战略, 可以说,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在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规划上呕心沥血, 下了很大功夫, 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今天, 我们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姜异康书记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 讨论研究如何发挥海洋优势, 深度开发海洋问题, 不断探讨省委省政府在海洋开发过程中的指导和政策引导问题。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和运作下, 我们今天才有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台。可以说, 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国家的高度探讨国家海洋战略利益, 与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发展海洋经济的谋略一拍即合, 因此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 形成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战略。长期形成的领导优势是我省区别于其他兄弟省市最大的政治优势, 因为一个有政治头脑、战略眼光的领导核心会始终把海洋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这也是我们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有力的保障。

二是山东的海洋优势。山东省的海洋优势得天独厚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其他兄弟省市亦有各自的海洋优势, 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科技优势等, 都是各有所长。但这些都是初级资源, 这些初级资源的积累正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山东省已经跨越了这个初级积累阶段, 我们早已把区位、资源、科技和技术设施建设变成产业、经济优势, 在资本运作、抢占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远远走在兄弟省市的前面, 山东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海洋开发的领头羊。从1991年提出海上山东建设, 经过18年的打造, 使我们已经具备全国海洋第二大省的条件, 山东省的海洋GDP占省内GDP的17.2%, 占全国海洋GDP的18%, 居全国第2位,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最大优势。我们已经具备了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础平台, 而且这个基础平台是得天独厚的, 产业门类齐全, 方方面面都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力。虽然这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但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我们一定更能出色地完成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一旦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成功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就会在全国树起一面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的旗帜, 这必定会对我国海洋经济建设起到一个重大的推动作用。以山东渔业发展为例, 我们最早兴起以人工养殖海带为对象的捞铜工程, 以人工养殖扇贝为对象的捞银工程, 以人工养殖鲍鱼为代表的捞金工程, 以及后来的养鱼、养虾工程, 包括三大品种的引进, 都在山东率先完成, 并在全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得以推广。这就是科技带动渔业的四次浪潮, 都是山东人创造出来的, 都是海上山东建设的丰硕成果。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选择山东的必然性。另外, 山东紧靠日韩, 左邻右舍及自身的各个港口都得天独厚, 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巨大, 辐射带动力、陆海统筹带动力更强, 这更是加大了总书记选择山东的必然性。

总之, 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山东是全国最早选择海洋、开发海洋的沿海省之一, 总书记选择山东既是对山东工作的肯定, 也是对山东的信任和重托。

三、刚才您谈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背景及总书记选择山东的原因, 那么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呢?

王诗成: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也是一直以来萦绕着我, 让我深思的问题。从中国历史来看, 我们对海洋的认识也大致分为几个阶段:一是原始蒙昧阶段, 即不重视、无意识阶段, 海洋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的领域, 只是自发地起到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作用, 政府对海洋基本上没什么概念, 更谈不上开发海洋的问题;到明朝, 中国海洋版图得到空前拓展, 并建立起全球一流的海洋舰队, 成为海洋强国;从明清提出海禁到清政府闭关锁国, 使中国海洋政策走向低谷;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 是中国海洋政策的逐渐恢复阶段;改革开放是海洋振兴的真正开始, 中国人有了海洋的开放意识, 走向海洋成为大势所趋。沿海改革开发开放从南到北, 方兴未艾, 但值得指出的是, 这些开发区上升到国家层面, 是不同领域的先行先试, 在总书记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之前, 还没有一个是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战略的国家层面的开发区。因为在这之前, 我们既没有把海洋纳入中国版图的意识, 我们讲的始终是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 也没有真正把海洋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从改革开放伊始, 无论是设立经济特区还是开放沿海城市, 都体现了中央高层关于海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30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利用开发海洋, 却没有真正地尊重过海洋。在整个国家战略中, 我们一直没有把海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海洋始终只是作为陆地的附属物而存在, 只是起到了一个港口或窗口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是中国对海洋战略地位认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是一个伟大里程碑,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唤醒了国民的海洋意识。尽管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都在海上, 但是屈辱的历史并没有彻底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因此, 海洋意识是深度开发海洋的前提, 这一点至关重要。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真正把海洋作为和大陆同等重要, 甚至是在新世纪更为重要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发个体。中国开始把目光聚向海洋, 开始真正地研究海洋问题, 中国的海洋意识真正地觉醒了。二是拓展了中国的版图和疆域。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把海洋的战略地位提高到国家层面, 把约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和约2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纳入中国版图, 打破了传统的版图意识, 这就在无形中把我们的疆域从960万平方公里拓展到1260多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多。三是增强了捍卫中国海域主权的力度。中国海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神圣不可侵犯。增强海洋意识, 增强中国海域主权意识, 加强海军建设, 也必将加快解决当前与周边国家间的海域主权之争。四是发掘了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新途径。传统的增长模式使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和科技进步的同时, 也付出了人口过度膨胀、陆地资源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沉重代价。打造蓝色经济区, 把海洋资源作为新资源, 把海洋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矛盾和问题, 是解决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新途径。

基于上述众多的现实意义, 我们亦不难看出, 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毋庸置疑,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 标志着科学发展观走向成熟, 走向创新, 走向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建国以来, 尽管海洋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但就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提到纲领性的层面, 提到指导思想的高度, 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可以和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媲美的一面旗帜。从整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 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强调的是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 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培育海洋产业为前提,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陆海统筹的发展新理念, 同时又把海洋环境提到空前高度, 讲和谐, 讲生态文明, 讲可持续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创新, 同时又拓展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层次和范畴,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新实践、新高度、新创新。把海洋纳入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等思想才真正地完善起来。因此, 它本身是科学发展观的产物, 同时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升华,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总之,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进一步统筹了海陆关系, 既是对海洋战略地位的一次全新定位, 体现了我们自觉认识海洋的新高度、新阶段, 又把海陆和谐关系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新视角、新高度、新创新, 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升华,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甚至可以说标志着科学发展观走向成熟, 标志着党的战略指导思想进一步成熟和体系化。我相信, 从今往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成功打造, 蓝色经济将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成为我们全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也将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如此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我们山东可谓是责任重大, 应当怎样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

王诗成: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可以说是对我们山东人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希望, 也是对我们山东的重托。成功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就能在全国率先立起一面出色统筹陆海关系, 缩小区域差距, 实现共同发展和跨越的旗帜, 对全国、全社会的发展、稳定都极具示范意义和标杆作用。因此, 山东在推进国家海洋战略的进程中至关重要, 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我们的领导优势, 加强省委、省政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领导和管理;继续发扬我们的产业和经济优势, 凝聚更大的市场创造力和竞争力。当然,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不仅仅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的责任, 也不仅仅是哪几个企业的责任, 对国家各个部委、对每一个山东人来说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有这种责任, 凝聚一股力, 拧成一股绳, 共同完成总书记的嘱托, 绝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

五、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 山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一区三带的具体策略。这会不会影响省会城市群、鲁南经济带等不靠近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进一步扩大省内东西之间的差距?

王诗成: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差距问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也是高层领导非常关注的问题, 更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海洋专家关注的问题。我想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其主旨之一就是想通过在山东率先实施国家在新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 并以此为契机, 研究全国海陆统筹关系问题, 探索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路径。因此, 如果东西差距扩大了, 这将有违我们高层领导的初衷, 也有违山东人民的共同意愿。只要不断努力, 着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完全可以把担心变成一种希望。

一是彻底转变观念, 树立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发展观, 实现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的互动共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不是只局限在胶东或沿海城市, 而是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就是整个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涵盖了省会城市群, 涵盖了鲁南经济带, 内陆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省会城市仍然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指挥, 仍然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这个中心地位不但不会受到影响, 反而会因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成功打造进一步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彰显。鲁南经济带依然是依托日照港口, 日照发展愈强大, 对其辐射力和带动力愈大, 鲁南经济带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平台上发挥的作用愈大;同样, 如果日照没有鲁南经济带作为腹地推动其发展, 从人力、资源、物流、土地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的话, 那么日照的港口作用也将是有限的。因此, 无论是内陆和沿海城市, 都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规划之内, 都是这个平台上的主角。内陆和沿海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台上, 无论是内陆城市还是沿海城市, 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确立自己的战略坐标, 把焦点和注意力放在如何在平台上发挥作用、贡献力量的问题上。内陆城市要积极支持沿海城市的发展、壮大, 沿海城市亦要把内陆城市作为自己的腹地, 积极带动、辐射内陆城市的发展。这样, 我们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共赢关系, 咱们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实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缩小东西差距, 实现共同发展也将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过程中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取向亦将有效平衡东西之间的差距问题。沿海城市的发展、强大, 我们整个省力的强大, 都会使省委、省政府有更大的财力向内陆城市、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倾斜, 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 建设更好更全的公共基础设施, 加强招商引资, 创造更好的条件, 提高其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只要我们指导思想正确, 政府引导得当, 战略措施得力, 我相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功之时, 也将是缩小山东东西差距, 山东经济再次腾飞之日。

六、作为一位海洋经济方面的资深学者, 同时又是海洋渔业厅的领导, 您觉得山东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王诗成:这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我想也是各级领导应该充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 人才挑战。如今, 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重要舞台, 是事关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开发海洋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控海洋开发的钥匙, 掌控海洋开发的话语权。我们山东省是海洋人才大省, 但却称不上是海洋人才强省。山东省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 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有近1/3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一半以上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聚集在我省。在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 我省海洋产业已经发展到20多个, 其中, 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均位居全国首位。但是, 山东省海洋人才依然缺口严重。这表现在:一是海洋人才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知识层次单一型人员多,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不足;传统型专业技术人员多, 高新技术人才不足;普通理论型人员多, 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足。二是人才聚集地过于集中。主要的科研机构都集中在青岛等沿海城市, 造成重复研究问题较多, 但成果转化能力却依然不足。三是省内自有人才力量单薄。如果不把国家级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考虑、计算在内, 山东省自有的海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现状让人堪忧, 和我们海洋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 海洋人才问题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最大挑战。做好人才工作将是做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宏大世纪性工程的战略切入点, 是成功开启中国在新世纪整个海洋战略新篇章的金钥匙。

第二, 生态环境的挑战。生态就是经济, 生态就是GDP, 而且是永远只会增值, 不会贬值的GDP。目前, 我们山东省的海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海、渤海, 包括胶州湾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有效的解决。事实上, 我们一直在强调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但是今天, 我们必须把这一切尽快地付诸行动, 取得实效。一是要严格审查、限制污染企业落户, 坚决杜绝企业的不达标排放;二是要加强检测、监督和执法力度;三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生态保护是被动的, 建设和治理则是主动的。我们必须要立刻上马一些重大环保工程, 使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展开, 双管齐下。总之, 在保护好、建设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做大做强深度开发海洋的文章, 我们才算是成功打造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成功完成总书记的重托。

第三, 自然灾害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海平线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我们山东海岸线长, 海洋气候变化大, 一旦有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 我们将无力抵抗, 无力应对, 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 必须增强海洋忧患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一套完整的防灾预灾减灾消灾的全天候监测系统, 并建立专门的海洋灾害研究机构, 防患于未然。

第四, 整合资源的挑战。这实际上涉及的是海洋产业的资源整合问题。以荣成为例, 其水产企业大都是大而全、小而全, 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恶性竞争形势严峻, 浪费资源、浪费海岸线、浪费人财物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号称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 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利用的却寥寥无几。因此, 我们必须制定、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 加强政策的科学、合理引导, 做好区域用海规划, 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做到集中集约用海。

七、面对上述严峻挑战, 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王诗成: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具体, 但我们可以从宏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处理好陆海统筹关系。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要树立陆海统筹的观念, 并体现在山东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要树立内陆和沿海是一盘棋的整体战略思路, 各级部门、各市都要努力营造一种互动共赢、统筹和谐的一体化发展氛围和模式, 处理好陆海统筹关系。山东在这方面做好了, 就能引领全国的陆海统筹建设。陆海统筹了, 我们国家就更加和谐了。

第二, 处理好近期和长远、利用和储备的关系。开发海洋,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 处理好近期与长期、利用和储备的关系。可以开发的海域和地区要制定政策, 整体规划, 科学引导, 合理推进;该保护的地区必须坚决保护起来, 为后人留有应有的发展空间。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人的生存空间为代价, 这个关系处理不好,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不能成功, 山东的形象将会受损, 我们也不能像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 在山东树立起一面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旗帜。

第三, 全面做好工程储备。我认为, 建造胶莱人工海河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无论从经济、军事、交通、生态还是其他角度来讲, 都是一举多得:一是通过开通胶莱人工海河, 形成人造环流, 解决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问题, 对加速整个渤海与黄海的水体交换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将为封闭式污染海湾的治理寻找出一条新途径。二是胶莱人工海河将为山东增加3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 极大地拓展了省内的海洋资源;三是人造海河将开辟便捷的渤黄海海上直线通道, 胶莱海河, 将成为山东乃至中国的“苏伊士运河”, 潍坊将成为重要的海河港口城市;四是将有利于改变青岛、烟台西部地区、潍坊东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拉动这一边界三角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是将有利于建设两湾和海河两岸生态经济带和海河城市走廊;六是半岛东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岛, 海河两岸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线。当前, 这一工程已经列入国家发改委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作为我们山东省, 应该将这一工程纳入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规划之中, 作为重大工程储备, 并启动先期研究。□

(本文据对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王诗成副厅长的采访录音,本刊特约记者宫厚英采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