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实践 | 廊坊市瑞丰公园景观设计,打造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融合的新范本

来源:泛华集团 泛华集团   发布时间:2020-04-23 09:20:39 
城市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历史与文化等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代表了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泛华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经历着更新的考验,要将创新发展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才能增强区域活力,维护城市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泛华集团出品的“廊坊市瑞丰公园景观设计”项目,就是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范本式实践,并荣获2019-2020年度(第一批)北京市建筑装饰工程优秀设计奖。


微信图片_20200423091901.jpg


瑞丰公园位于廊坊市区常甫路西、瑞丰道北、辛庄道南,是18年廊坊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瑞丰公园的建成,弥补了城区南部综合性公园缺失的空白,成为城市南部绿化核心。


微信图片_20200423091904.jpg

廊坊市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瑞丰公园总面积106956平方米,整体布局可用“一环、两轴、五区”来概括。“一环”指的是长1380米的银杏景观大道环路,这里不仅是市民观赏的林荫景观大道,还是休闲慢跑道,同时承载着园区消防与管理等多重功能。“两轴”指的是历史文化体验轴和生态水系休闲轴。“五区”分别是入口景观区、文化体验区、休闲活动区、中心湖景区、公共服务区。


01 廊坊历史与安次文脉梳理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本地的一位历史名人紧密相连,这就是宋代名相吕端之父——吕琦。吕琦在其家乡安次修建了一座很大的庄园,人称“侍郎房”,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今天的“廊坊”。 


微信图片_20200423091906.jpg

廊坊本叫侍郎房,

一千年前把名扬。

一南一北龙凤河,

宝井吐珠兆吉祥……

一段歌谣,传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名字的由来



安次县名,汉朝以前称安墟。据明朝《长安客话》和《康熙东安(安次)志》记载:黄帝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旧址在今常道村。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始设安次县,后魏改置安城,俗称“《大清一统志》说,汉代安次故城在清代县治所在地西北四十里,那儿还存有老城遗址,人们称之为古县。其实古县即今天的古县村。当年安次县城的治所就是今天的古县村。古县历史上曾称“故县,是境域内汉代以前仅有的几个村庄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次名称的来历可追溯到黄帝时期。据安次旧志记载:安次地名黄帝所理。由此可见,安次的名字是附近百里之内最早见于文字记载而至今未改过的县级行政名称。另据《河北历史地名》一书中的内容佐证,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十分珍贵,并铸刻有“安次”篆文的地名标记“三孔布”,从而更进一步证明安次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



02 瑞丰公园的设计理念:融合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


瑞丰公园命名取自“瑞雪兆丰年”,结合安次农耕文化,地方民俗展览,本项目以农耕文化与安次古文化为主,兼顾廊坊民俗文化体验与互动,是从文化脉络中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廊坊文化是自然、历史与人文的延续,也是安次人乃至廊坊人的溯源寻根之园。


依据廊坊市的地理气候、上位规划及社会需求,以生态建设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交织为公园定位,打造瑞丰公园之园中园景观主题,可总结为:


(一)山水生态园(山、水、农业、生态景观)

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但又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山水景观文化,山水生态园,再现安次千年农耕文化。


(二)安次文化园(汉代戏台、安次文化、民俗互动)

深入挖掘安次(安墟)古文化脉络,寻本溯源,于山水生态园中打造安次文化主题园中园:安次文化园。

廊坊文脉,千年传承。

山水相望,城景相融。

祥瑞福地,观稼田园。

寻根溯源,园中园境。



03 瑞丰公园的总体布局

根据整体公园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景观特色,公园的功能体系逐渐清晰,以公园节点为主题“点”以表达历史精神文化积淀,林荫大道环为“线”,而将水系、山林、作为休闲和娱乐文化的基本载体形成“块面”,形成包含各类人群娱乐生活为内容的生态景观空间体系。整体自西北向东南形成山—水—院的空间格局。公园结构上尊崇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形成了一环两轴五区的结构体系。


“一环”

即银杏景观大道环路,长1.38公里的林荫景观大道也是休闲慢跑道,是这个公园的健康休闲环。该道路实现了快慢兼顾、互不影响的健跑需求,同时与园区内部的二级环线进行便捷的连通,连通处将路口扩展,形成更加舒适的场地型过渡空间,强调人性化与功能化的完美结合。


“两轴”

历史文化体验轴(东出入口至西出入口)

生态水系休闲轴(南出入口至北出入口)


“五区”

1、入口景观区:公园四面环路,四面均设置入口,保障了公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公园四面环路,四面均设置入口,保障了公园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北入口以圆形环道绕阳光草坪而行,景墙环抱圆形场地,轴线收端处设计主题为“瑞”的玉珏雕塑,呼应“瑞丰”主题。南入口进入园区,两侧景墙与林荫树阵形成礼仪空间,以装盛粮食,代表丰收之意的的鼎为收端,并雕刻瑞丰公园记,鼎前对植造型松,入口书写瑞丰公园题名,欢迎游客的到来。东入口,则强调轴线感布局,进入园区后,以景观廊架、民俗艺术展示,形成空间的导引,将人们引领到公园内部。该入口以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展示华夏农耕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景观。西入口景观以简洁大方的软景景观为主,开敞草坪,结合色叶植物、花带,形成低调内敛的入口景观。


2、文化体验区:文化体验区为园中园之安次园,位于水系南侧,紧邻南入口广场,一条潺潺溪流绕园郭而行,以三组景观桥跨河连通,强调安次文化园的序列感及礼仪空间。溪流环抱中设计以廊坊古戏台为参考依据的文化建筑“壶天自春”。周边环廊围合,园路连通,起承转合,步移景异中感受安次文化与民俗艺术。该区以文化展示为主,形成了相对安静的文化展示体验区。


3、休闲活动区:以休闲互动、健身运动、儿童乐园为主要内容,沿公园银杏大道外环线散点式布置,并在有活动场地的位置将银杏大道中央绿化带打断,结合场地形成大小适宜的休闲活动区,增强了活动健身的丰富度,结合自然野趣的景观环境,提供了便捷的可达路线和舒适的健身活动空间。


4、中心湖景区:水系景观秉持“旷奥有致、开阖有度”的景观原则,在北区滨水游览区与健身康体区,以开敞的大湖面为主,打开景观视线,给人疏朗旷妙之感,湿地水系可以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园区小气候。


5、公共服务区:服务区是公园的后备区域,管理房及停车场都设置在此,为游园居民提供服务与帮助,也是公园正常运行的枢纽。



04 瑞丰公园的设计创新

1、文化创新:首次从廊坊市地域文化渊源的挖掘为着眼点,以“先有安次,后有廊坊”的民俗视角,挖掘安次文化,打造安次文化园与生态山水园相融合的园中园特色。


2、功能创新:银杏健跑环道采用双向模式,将快步走与慢跑道合理划分,避免在健步过程中的互相干扰,打造便捷有序的健康休闲环。


3、生态建设创新: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在雨水上做了最大的收集利用,整体通过自然草地坡度形成了良好的雨水流动和自然下渗,在景观规划中设计中心湖,用来收集公园内的夏季雨水。雨水收集采用了草地盲管收集,通过在低洼地和草地边缘埋设渗透盲管进行系统的收集,通过过滤池,最终疏导到规划水系。


4、植物创新:植物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秋色叶主题,强调外环线银杏主题大道,成为园区植物骨干树种,强化主题环线视觉冲击及人文意境。



现在,瑞丰公园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建设、城市文化与市民活动相得益彰的综合性园区,也是安次乃至廊坊追本溯源的一个文化载体,实现了“山水相望,城景相融;尺度相宜,外素内华;瑞丰园景,园中园境。”的设计愿景。


泛华认为,城市文化是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体现,城市更新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在历史血脉中融入新风貌,做到保持文化的基本脉络适应新生活。只有把保护文化和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城市更新。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Bcvho7ycZyV95yCCkRhP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