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共建国际实验室 聚大洋公司实现海藻高值化利用

来源:吾谷新闻   发布时间:2020-02-28 14:53:49 

随着陆地资源开发的饱和,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海洋中的海藻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在海洋资源丰富的青岛西海岸,一批藻类企业正蓬勃发展。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海藻养殖采集、加工利用为一体的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多年前,聚大洋公司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并购,在获取国外海藻原料资源的同时,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转化,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

自主创业13年,身处海藻业30年的吴仕鹏把聚大洋公司从最初的30人团队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再到现在的海洋高科技工业园,完成了全产业链的规划和布局。

并购澳洲公司建海外基地

近几年,海藻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海藻越来越多地被当做食材直接食用,作为以藻类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则遭遇了成本大幅提升和原料紧缺的困境,聚大洋公司在企业发展初期碰到了此类问题。作为科技制造企业,投入研发技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好办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保证原料的充足供应是企业保证生产的根本。

面对市场背景,聚大洋公司另辟蹊径,几年前,该公司利用前期的国际合作优势,把目光瞄准了海藻资源同样丰富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海藻公司是南澳洲唯一具有海藻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这次投资并购让聚大洋拥有了大片厂区、成套的厂房以及生产线和150公里海岸线的海藻采集权,为聚大洋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正能量。由于澳大利亚海藻资源消化利用量较小,很多海藻腐烂也造成了海边环境的污染,此次并购提升了当地环境,得到了澳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正是通过此次并购,聚大洋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南澳洲海藻开采权的企业,突破了资源瓶颈,实现了原材料的就地加工。目前,聚大洋公司拥有海上养殖基地3万余亩,下一步还将与海洋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养殖麒麟菜、海带、裙带等海洋藻类植物,争取实现海域的全年覆盖。

“产、学、研”结合共建国际实验室

“技术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仕鹏说。聚大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的同时,对外加强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水平。

“高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有研究型的专家教授,研发实力远比企业要强。通过与高校联手,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专家教授在进行研发的同时,能带动培养我们企业自己的研发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吴仕鹏表示。

聚大洋公司还将与高校联合的触角伸向国外。2013年2月,聚大洋公司在与澳洲福林德斯大学进行多次交流后,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同年4月,双方共建先进海藻生物联合实验室,开启了中国藻类企业与国外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先河。

共建实验室对聚大洋公司利用新技术、新原料、开发新产品,培养大量研发人才,为促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平台,为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奠定了牢固基础。

科技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聚大洋公司依托联合实验室和海外并购的技术优势正在从工业级产品向食品级产品跨越,下一步将向医药级产品迈进。在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换代的同时,开发利用新技术代替传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3年,聚大洋公司申报了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项目,即新一代绿色海藻生物精炼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投资7800万元,拟突破生物技术、密集微波消化技术、光能脱色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对传统海藻加工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节水、节能、高值化开发的清洁生产,解决了制约海藻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目前,聚大洋公司正在实施的医用红藻多糖项目、年产80亿粒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项目和医用级海藻胶生产线项目三个医药级项目将助推企业发展后劲,实现公司产品由食品级向医药级的高端转型升级。

业内专家评论说,聚大洋公司在海藻行业产业化示范推广有望提高行业海藻加工利用水平,实现海藻的高值化利用,为整个海藻加工行业做出示范,也将带动山东省海藻产业的发展。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news.wugu.com.cn/article/1286764.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