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外来人员的集中返沪的防疫工作?
对拥有68000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长兴岛来说,外来人员的集中返沪无疑将是一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大考。
为应对外地员工的返沪高峰,这段时间,上海江南长兴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厂区的防疫工作更加严格。
厂门口安排专人对进厂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查,并设置临时隔离区域,还对厂内各处人员密集区域定时消毒,同时安排了住宿楼作为隔离观察点,确保敏感地区回沪人员的隔离观察。
位于长明村的红鸿宿舍就是该厂设置的隔离观察点,这里可容纳96名人员进行单间隔离,目前,有3位从湖北来沪的员工正在被隔离观察。
对进厂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查。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崇明区 提供
“这里的各类防控流程十分严密。每天进行两次消毒,人员进来前先要测量体温,体温合格后才能进来住,每天上午9点、下午3点分别测量两次体温,一旦发现超过37.3℃马上向集团汇报,并联系长兴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该人员转移。工作人员一旦体温异常也要马上转移,并启动应急预案。”隔离区负责人马伟强说。
江南长兴造船集团劳务工较少,绝大多数员工是外来务工者,厂里共有7500多名外来员工。公司党委书记周德寿表示,从小年夜开始,人力资源部就开始梳理所有湖北籍的员工资料,并要求基层党组织调查清楚每个人员的动向。此外,外出过年的员工也全部进行了梳理,对这些人员能够就地隔离的就居家隔离,特殊情况也会采取定点的跟踪措施,控制好流动人员。“虽然外来员工的隔离期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不过目前,防疫工作才是首位,要保证完成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再抓生产。”周德寿说。
在长兴岛,涉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大企业共有6家,而这些企业中仅湖北籍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就有近2000人,全岛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更是高达68000人。这些人员中只有一小部分住在厂区内,绝大部分的返沪人员居住在长兴各个村,这给社区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滚动播放防疫通知
最近,光荣村的村委干部们整日忙着通过电话联系村里的外来人员,排摸回乡人员和已返沪人员的情况。妇女主任季俊花告诉记者,光荣村位于长兴岛北部,外来人口相对较少,经过几天来的努力,终于和村里每一位外来人员取得联系并确定了他们的去向。其中有180多名外来人员已经回到老家,目前还未返回崇明。为了更好地实施防疫准备工作,村干部还仔细询问了每一位外来人员返沪时即将乘坐的交通工具和途经地点。
位于长兴镇中心区域的凤辰乐苑社区是外来人员居住比重较集中的社区,这里有着1600多名外来人员租户。接近社区大门口,就能清晰听到门岗旁的小喇叭在循环播放着崇明话和普通话双语循环的宣传告示,向市民倡导疫情防控期间不串门、少出行、勤洗手、戴口罩、安心居家隔离等信息。
这样的宣传告示由长兴镇上统一录制,并通过小喇叭在各大社区滚动播放。同时,镇上还编排了方言快板等节目、通过居委干部手持小喇叭传入千家万户。
社区每日会对楼道、公共区域、垃圾箱房进行消毒,居委干部还定时上门向居家隔离人员告知各类防控知识,并开展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长兴镇党委书记邱水华告诉记者,目前,长兴对外来返沪人员的管控主要通过两个层面,其一是村居层面,主要是全面动员,每家每户发放告知书,讲明疫情的传播途径、危害程度和百姓需要注意的方面,做到家喻户晓。其二是大企业,镇党委跟大企业一一进行沟通,要求大企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企业都要有临时隔离观察点,解决自己单位外来员工的临时隔离问题。
针对即将迎来的返沪高峰,长兴镇不仅在社区和各大企业方面动足了脑筋,各相关部门也在加强防疫准备。通过绘制“联防”地图、建立“联控”网格、融合“联动”能量,做好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防疫工作,开展定期执法巡查,成立镇级以及驻岛大企业的防疫工作专班,全覆盖推进辖区疫情防控工作。下阶段,长兴镇将继续完善联防联控各项工作,跟进各项防疫政策和要求,加强联动、梳理经验、守土尽责,与大企业相互配合,积极应对返沪人员高峰的到来,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与此同时,陈家镇、建设镇也在积极作为,通过加强社区疫情防控阵地,落实隔离管控,注重宣传引导等措施,积极应对两镇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返沪高峰,形成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2-03/73120.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