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20-01-14 17:31:38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

 本文来源王诗成专著《经略蔚蓝》"蓝色梦想"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难点 ;对策研究

[摘 要]海洋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世界各国在该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沿海特别是山东省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深入调查研究 ,分析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 ,在思想认识、产业重点、政策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作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群的形成并日益商品化、社会化 , 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兴起 ,并爆发性地向全球扩张 ,海洋经济登上产业发展的大舞台。跨入21 世纪 ,人类进入全面开发与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沿海各国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这一大趋势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

一、海洋新兴产业 :新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海洋新兴产业是指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为背景的新兴的海洋产业群体。它作为依据海洋产业形成规模开发的时序而划分的海洋产业类型 ,反映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根据国内外海洋开发的实践和海洋高新技术储备的领域和强度 ,沿海的海洋开发将在海洋水产及食品加工、海洋化工及海水利用、海洋医药开发、海洋石油、海洋环保、海洋能利用以及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出现较大的进步 ,从而带动海洋产业群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 ,推动着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产业如海洋捕捞、交通运输和海盐业在新技术的改造下仍会有增长 ,但新兴产业依托于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前景十分广阔。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 ,特别是拥有较强经济技术基础的沿海工业化国家 ,都把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作为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加大力度 ,而且在投资强度和组织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海洋高新技术加速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在科研方面 ,沿海发达国家做了大量工作。美国集中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90 年代海洋科学 :确定科技界与联邦政府新型伙伴关系》的报告 ,明确提出发挥海洋科技在提高美国全球经济竞争力的作用问题 ,强调要以海洋技术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日本政府 1990 年出台了《海洋开发基本构想及推进海洋开发方针政策的长期展望》的规划设想 ,提出以海洋技术为先导 ,着重开发包括海洋卫星、深潜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 ,用以加强日本海洋开发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地位。1995 年发表的《日本海洋开发计划》把部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列为重点研究课题。法国的海洋开发研究院 ,着重研究了水下工程技术和深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英国发表了《90 年代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对实现海洋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上各国对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既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是为了 21 世纪的竞争地位。

在措施方面 ,各国首先增加科技投入以保持未来发展的优势 ,同时积极把海洋技术成果推向市场 ,各种门类的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估计 ,2000 年世界海洋总产值约达 3 万亿美元。在目前海洋开发的产值中 ,海洋油气业的产值一直居首位。50 年来 ,海上油气钻井数、海洋油气产量及海洋石油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及海洋化工业也有了较快发展。海洋食品、医药方面 ,也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 ,一些国家还加快了运用高新技术开发除石油以外的其它矿产资源的步伐。各国还积极把海洋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极力推销海洋技术产品 ,承揽海洋科技及产业服务 ,大力向国外渗透 ,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和赚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总之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加快产业化 ,是世界范围的大势所趋和经济走向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沿海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难点

(一)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沿海的海洋新兴产业已经起步 ,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以山东省为例 ,随着“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的实施 ,海洋新兴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科教兴海”战略的实施 ,为新兴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山东省于 1992 年提出“科教兴海”战略。十年来 ,按照这一总体设计 ,重点抓了 40 个工程,即 10 大技术攻关、10 大技术开发、10 大技术推广和 10 大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提高了海洋科技成果的生产能力。目前 ,全省已有科研、教育、开发机构 200 多家 ,高级科研人员 2000 多人。通过科技创新和开发 ,高新技术取得了突破 ,一批关键技术有了进展 ,各地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有了进步 ,从而为海洋开发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构筑开放的市场环境 ,加快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建立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运作的基础上 ,山东省狠抓了科技与市场的结合 ,初步建立了 3 个体系 ,即 :以重点科研院所为主的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 ;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三个体系 ,促使科研成果加快向生产环节的转化。青岛市进一步加快了科技产业城建设 ,建立了大型的海洋技术市场 ,沿海有关城市也狠抓了技术向生产转化的“中介”环节 ,从而为新兴产业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优越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省委、省政府于1998 年 9 月召开了全省“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 ,对“海上山东”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 ,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随后出台了《加快“海上山东”建设的决定》和《“海上山东”建设规划》,成立了“海上山东”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并组成专门班子 ,制定了海洋农牧化、临海工业、海上大通道、滨海旅游四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方案 ,各有关部门研究了落实措施 ,加大了工作力度 ,有的已初见成效 ,有的已顺利起步。2000 年 ,省委、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建立高新技术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也在人才引进、资金筹集、技术创新、项目选择等方面努力探索新的路子。 总之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估价

从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态势来综合分析 ,可以对山东省的海洋产业作出如下评价 :

(1) 海洋新兴产业门类较为齐全 ,但规模膨胀缓慢。目前 ,山东省的海洋产业已形成集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滨海旅游及海洋科教等服务于一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其中 ,海洋渔业、盐业和盐化工业、海洋科研教育、海洋港口运输业在全国沿海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海洋新兴产业的规模小 ,海洋药物、油气开采虽然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所占比重较小 ,远远跟不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形势。

(2) 海洋产业结构虽有变化 ,但在产业升级序列上仍为低级阶段。山东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虽较为齐全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全国比 ,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海洋产业的结构大致为 12∶44∶44 ,全国海洋产业的构成比例大致为 35∶32∶33。山东省的海洋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增长 ,但结构仍为 60∶20∶10 ,处于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阶段。全省的海洋油气开采业、船舶制造业、海运和港口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等 ,增长势头也较猛 ,但基数相对太低。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海洋信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幼稚阶段。因此 ,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建立新的海洋产业体系 ,构筑起海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门类齐全的多元化海洋经济结构和格局非常迫切。

(3) 海洋产业的技术构成较落后 ,竞争能力弱。山东海洋各产业的技术构成与海洋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其总体水平相差 10 年左右。某些行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 ,至今仍未脱离手工方式 ,由于技术设备落后 ,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海水养殖业病害日趋严重 ,加大科技投入、根治病害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海洋各产业今后应逐步采用新技术、改进其技术构成 ,提高产量和质量 ,从而提高海洋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缺乏导向未来的主导产业 ,影响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 ,主导产业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它对海洋经济现有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改造和提高起着带动、扶持和关联作用 ;二是它代表着整个海洋产业结构向后次产业演进的方向 ,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进;三是它现在可能是支柱产业之一 ,也可以尚不是主要支柱产业 ,但它将发展为后次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对山东省现有的海洋新兴产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 ,海洋化工、滨海旅游、海洋药物等新兴的海洋产业在山东刚刚起步 ,产值较小 ,在海洋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轻 ,目前还不具备主导产业的地位。这种状况势必影响海洋经济的纵深发展。

(三)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难点与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对海洋农牧业、资源产业、海水利用、海洋药物、滨海旅游、海洋石油等有关产业的发展分析 ,我们认为 ,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

1. 思想观念上的错位。受传统发展观的束缚 ,涉海部门和沿海地区仍然存在着对发展新兴产业认识滞后和观念错位的问题 ,往往谈海就是渔 ,不能真正把新兴产业摆上应有战略位置。许多同志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潜能和远景认识不足 ,在资源配置、经营决策、市场导向、体制模式、社会环境的选择上视野狭窄。由于思想上缺位子 ,工作上缺路子 ,导致计划上缺盘子 ,投入上缺票子 ,政策上缺点子。在经济发展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 ,仍然不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 ,不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大市场 ,因而延缓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2. 科技进步含量较低。山东虽然在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育苗和性控技术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海洋食品药品 ,抗盐耐海水植物的培育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可供产业化的成果 ,技术水平较高 ,但仍然没有摆脱海洋开发整体上的层次低问题。限于科技水平的制约 ,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和掠夺资源状态 ,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 ,附加值低 ,经济效益不高。海洋工业、海洋服务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基础技术、关键技术落后 ,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 资源配置不到位。由于受旧体制的束缚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协调 ,产业与沿海市地之间、产业与行业之间、产业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 ,严重阻碍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全省目前仅有青岛在筹建海洋高科技园。其它市地行动迟缓。资源也就不可能优化配置。因此 ,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效益 ,加强市地、行业间 的海洋资源开发协调管理 ,显得尤其重要。

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自 1991 年提出建设“海上山东”以来 ,省里在“科教兴海”方面投入了一些费用 ,但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却逐年递减。1998 年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计划 ,加大投入的并不多 ,已确定的投资也存在资金分散的问题。就全省来讲 ,利用社会资金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机制尚未很好地形成。在引进、利用外资上水平不高、能力不强 ,引资政策的制定和研究滞后 ,缺乏合理有效引资的保障措施。

5. 灾害防抗能力不足。海洋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性的产业 ,发展中一定要重视自然灾害的防御。我省的沿海防灾设施明显不足 ,抗灾能力较弱。台风、风暴潮、赤潮等对海洋产业的发展时有危害。海洋生物的多种病害对海洋农牧业的发展也构成威胁。由污水排放 ,盲目围海、船舶溢油、工程建设不当等引起的生态急剧恶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对沿海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6. 产业发展机制不活。许多企业虽然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 ,向新兴产业迈出了步伐 ,但由于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起来 ,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仍然存在脱节现象 , 不能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有进展 ,但较迟缓 ,面向经济主战场存在着许多困难。全省仅有青岛初步建立了风险投资并开始运营 , 其它城市启动较慢。导致部分新技术、新产品流向南方以及发达地区。信息咨询、技术仲裁、法律服务等社会中介 服务体系建设也滞后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7. 高技术人才瓶颈。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保障。青岛海洋大学以及有关科研单位虽然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 ,全省海洋系统高级人员仅有 2000 多人 ,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由于人才环境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省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海洋生物、海洋经济领域的人员有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另一方面 ,引进人员也遇到了困难,青岛海洋大学药物研究所招聘的业务骨干最终来青岛安家的寥寥无几。

三、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适应新世纪海洋开发形势的需要 ,加快沿海特别是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努力构建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必须扬长避短 ,努力克服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 , 在思想认识、产业重点、政策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作出符合实际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并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 :

(一)更新观念 ,深化认识。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六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显示度表明 ,它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海洋新兴产业 ,对于全面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 ,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效益 ,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 ,海洋农牧业、海洋工业、海洋大通道、海洋旅游业、海洋科技服务业大有文章可做。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全省海洋工作会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 ,把思想统 一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这一决策上来 ,关心支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优选战略产业 ,突出重点。海洋产业是融多行业、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从世界海洋开发史来看 ,海洋产业发展有两大特点必须引起重视。一是海洋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多、技术难度大、增值快、 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发展特点 ,已经显示出成为 21 世纪全球性主导产业的端倪 ; 二是由于海洋经济的关联性、海洋资源的特殊性、海洋开发的风险性 ,客观上要求在海洋开发上三次产业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以求得较高的结构效益。从海洋产业发展的这一点出发 ,在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中应优选战略产业 ,努力培植新的长远增长点 ,从而带动海洋经济的长足发展。据对海洋各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 业贡献等方面的分析 ,海水利用、海洋油气、海洋能源、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滨海旅游、海洋科研教育和综合服务、海洋生物工程(医药和保健) 应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对待 ,并下决心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当然 ,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因比重较大 ,至少在 21 世纪初仍应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 ,以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使海洋产业的发展谋求动态的平衡。要集中精力 ,突出重点 ,努力培植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要及时抓住有广阔前途的新技术项目 , 组织多方面协同 ,尽快形成产业和规模。还要加强未来产业的研究 ,关注世界海洋产业发展的趋向 ,组织攻关试验 , 提高潜在生产力的孵化能力 ,储备技术 ,挖掘潜力 ,力争有新的产业成长起来 ,不断为新世纪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促进产业、产品形成优势。 解决目前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加工层次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 ,必须加大技术创新。海洋科技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的结合 ,积极培育和扶持海洋产业新的增长点 , 优选特色产业 ,搞好试点示范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推动科技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 ,增强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各地要建 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国内一时解决不了的技术和设备 ,要大胆引进 , 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创新一 定要和生产相结合 ,应实行“科技开发集中、资金集中、生产集中”的方针 ,选择骨干企业和重点扶持项目 ,加大创新力度 ,并努力扶持扩大规模 ,形成优势。

(四)建立健全资本市场 ,完善投入机制。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 ,积极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风险投资基金 ,大力支持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 ,广开融资渠道。计划、财政、税务、金融、科技部门都要为海洋开发多元投资机制的建设出力。为了更好地完成山东省确定的海洋开发重大建设项目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建议 :1. 省财政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资金在现有基础上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长 ,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技术开发项目 ;2. 省里每年安排高新技术项目时 ,向海洋产业项目倾斜 ;3. 为吸引更多的银行贷款 ,省财政专门拿出一块资金用于涉海产业技改、开发项目的贷款贴息 ;4. 涉海工业技改开发项目投产后 ,新增效益所实现的地方所得税 ,采取先征后返的办法留给企业用于再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其他方面的税收政策倾斜 ;5. 协助企业积极利用外资 ;6. 认真利用好即将开市的创业板 ,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 进行直接融资。

(五)合理配置资源 ,加快产业调整。要努力树立海洋开发的集约化形象 ,走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 , 努力改变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局面 ,建设高级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体系。要采取存量与增量调整双管齐下的方针 ,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存量调整方面 ,应采用资产重组、兼并、嫁接等方式对现存的经济资源或资产进行重新合理配置 ,力争产生最佳的配置效益。增量调整方面 ,既要加大投入总量 ,又要改善投入结构。要改变资金投入平均使用的做法 ,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最需要的产业上去 ,投到关系到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去 ,使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优化 ,在前进中提高。要实现海洋产业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切实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几大难点和制约因素。如渔业资源的问题、水资源的问题、海洋污染和灾害的问题等等。要通过依靠可持续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 ,节约资源 ,努力做到资源开发的有序、有度和有偿 ,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和增值。为了合理配置资源 ,防止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和冲突 ,必须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理顺管理权限 ,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

(六)培养、吸引、用好人才 ,构建人才高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大批人才 ,首先要着眼于培养。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现有涉海专业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 ,根据涉海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有关院校的专业设置。努力培养涉海产业的科技骨干力量。还要加强现有人才的再培养 ,通过选派在职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及省外、国外进修 ,更新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通过对在职职工的培训 ,增强海洋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在搞好培养的同时 ,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 ,积极引进和用好人才 ,要以更优惠的政策 ,聘请、 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工作 ,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经营人才 ,把懂经营、会管理、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充实到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中去 ,积极推动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和建设。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 ,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创建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激励机制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七)建设产业园区 ,发挥龙头作用。青岛、烟台、威 海、潍坊、日照等沿海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建立科研、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的一条龙机制 ,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阵地。要鼓励产业园区的多样化发展 ,大学园区、产学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工业园等都可以发展。青岛要依托海洋大学 ,重点发挥高校作用。潍坊要依托山东海化集团 ,重点建设企业工业园。烟台、日照、威海也要依托有前途的某些产品 ,加快园区建设 ,以形成海洋产业基地 ,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和区域辐射作用 ,开拓市场 ,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上档次、上规模、上台阶。

(八)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加快与国际经济的接 轨。在我国已经加入 WTO 的今天 ,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必须拓宽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 ,扩大合作对象和合作范围。要抓住全球重视海洋开发的有利时机 ,积极参加国际海洋联合项目 ,跟踪、了解先进海洋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 ,努力解决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引进关键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促进技术贸易 ,努力提高全省的海洋科技与产业研究水平和发展能力。我国加入 WTO ,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加入 WTO 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 ,尽快制定对策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 ,促进管理现代化 ,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提高海洋新兴产业的综合素质、成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略

           课题负责人:郑贵斌,课题组成员:王诗成、孙吉亭等

2001年2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