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等教育“暗战”背后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9-12-27 18:09:55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海洋高等教育”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甚至有媒体形容这不亚于一场“暗战”。

先是今年7月,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我国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增加至7所。作为沿海大省,江苏省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桎梏。江苏海洋大学获批设立,填补了江苏海洋高等学校的空缺,有着“破局”的意义。

事实上,不仅是江苏,尚未设立“海洋大学”的一些沿海省份也在跃跃欲试,有的处于建议阶段,有的已经进入规划程序。就在媒体纷纷猜测第8所“海洋大学”将花落谁家时,深圳海洋大学则以“黑马”姿态半路杀出。

江苏海洋大学更名一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

深圳海洋人才相对不足,海洋科研力量较为薄弱,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建设一所高水平的海洋大学,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一招。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海洋人才聚集效应,还有助于海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海洋大学将为深圳在海洋科研领域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深圳建设海洋大学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让其他沿海城市意识到了潜在的“竞争”危机。

青岛是传统的海洋科教强市,亦是“国字头”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所在地。统计显示,青岛涉海省属以上科研机构占全国的19.4%,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的1/3,海洋领域领跑技术占全国的44.4%。

11月,青岛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青岛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力争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态圈,海洋教育青岛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2018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327亿元,同比增长15.6%。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可谓亮眼。在此形势下,今年青岛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此次青岛发力海洋教育,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海洋攻势”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各地发展海洋高等教育背后均与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深挖海洋、经略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寻财富、求发展,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规模,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蓄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国深入推进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对海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海洋科技供给尚难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深远海观测探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巨大需求。

全面科学的海洋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全社会更充分地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从而更高效地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形成优势学科—高新技术—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助力海洋经济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12/27/c14734.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