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炉谈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增 稳中有变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12-24 18:03:57 

  原标题:潘德炉谈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增 稳中有变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2月22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新格局智领新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卫星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在“智慧海洋建设助推海洋经济发展”主题演讲中表示:我国从2009年到2018年,2018年比2017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9.3%,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6.6%增速,体现出海洋经济较强的发展活力。所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判断:稳中有增,稳中有变。

  通过智慧海洋建设的治理打通海洋信息: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给新兴产业“占比低”的问题提供新的动力;给服务产业“质不高”赋予新能力。因此通过智慧海洋建设,打通海洋信息的“大动脉”,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给新兴产业注入新动力,给服务产业赋予新能力,来提升海洋产业未来的创新力。拓展海洋产业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基于智慧海洋建设的旅游资源开发,认知极地环境开发极地资源,保障极地权益,中国13亿人口占全球1/5,从长远战略考虑地球上公共的旅游资源,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在茫茫的大海里,70%的海洋里怎样开发旅游?智慧海洋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作用,环境监测的千里眼,资源开发的活地图,拓展空间的红绿灯。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蔡院长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演讲,从劳动力这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虽然讲宏观很多,但我个人很有启发,因为经济下行时大家经常会说投资这个投资那个,往往投资自己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给自己增加一些技能,这种情况下不妨把我们认为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情抓紧时间完成,可能也是对自己未来更好的赋能。

  赋能既要培训、要读书,参加高品质的财经论坛,听一听学部委员和院士们的演讲也是特别重要,下面有请高风亮节,两次把次序向后延的我国著名的卫星海洋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先生为我们带来有关海洋经济的演讲。

  有请潘院士。

  潘德炉:各位同志,我今天能够作为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收关报告,很荣幸。

  我简单讲几点,谈一下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产业。

  从海洋产业对全球GD的贡献率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1%快速提升至8%,看看我们国家从2009年到2018年,2018年比2017年增长6.7%,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9.3%,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6.6%增速,体现出海洋经济较强的发展活力。所以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判断:稳中有增,稳中有变。

  为什么变?从6.6到6.3,变在哪里?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占47.8%,19.4%,14.3%,但海洋生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为9.6%和12.8%,是下面两个增速的下降。

  从增速产业来看,海洋的传统产业包括渔业、油气、矿业等等,基本平稳基本稳,增速慢。新兴产业增速快,但占比低。海洋服务产业,市场大但质不高。

  如何解决海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智慧海洋建设,要致力打通海洋信息的“大动脉”,以信息流带动业务流,如何带动,通过智慧海洋是信息与物理融合的海洋智能化技术革命4.0,是海洋战略的神经系统和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实施的长远战略抓手。

  通过智慧海洋建设的治理打通海洋信息: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给新兴产业“占比低”的问题提供新的动力;给服务产业“质不高”赋予新能力。

  因此通过智慧海洋建设,打通海洋信息的“大动脉”,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给新兴产业注入新动力,给服务产业赋予新能力,来提升海洋产业未来的创新力。拓展海洋产业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好的,以上我就不展开讲了,下面讲第二部分,智慧海洋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检测的千里眼。

  海洋是生命之源,强国之本,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海洋开发力度加大,我国近海50%以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安全挑战。卫星沿海遥感水质监测,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测和速报系统,卫星资料接收,信息处理、产品入库、网上发布。举个例子,同样的卫星在三天内(监测观察到)的变化,监测海洋的赤潮发生在哪里,相对于常规实测,成本1/100;监测频率提升100倍,性价比10000倍。

  第二、智慧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地图。

  远洋渔业是海洋经济支柱业。远洋渔船2654艘,近海几万艘,茫茫大海哪儿捕渔?茫茫大海,有危险吗?祖祖辈辈捕渔,留下了六个字:观其色听其声,很有道理,用海平面高度的卫星监测,多源卫星数据融合的渔场环境信息准实时速报。通过我们的卫星资料能够看到茫茫海洋,同时用卫星资料的资料可以随时监测到会不会出现海风,出现海风以后海浪的浪有多高,从而指导渔民去捕渔。

  卫星遥感是资源开发的活地图。FRG渔情预报成功案例,基于遥感数据,通过10多年北太平洋柔鱼渔获产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柔鱼栖息基地。

  第三、海洋经济发展应急预警的红绿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

  WHW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公众WHW:哪儿好游?怎样游?有什么享受?

  作为政府来讲WHW是哪儿有旅游资源?怎样管理旅游全过程?有什么效益?

  基于智慧海洋建设的旅游资源开发,认知极地环境开发极地资源,保障极地权益,中国13亿人口占全球1/5,从长远战略考虑地球上公共的旅游资源,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在茫茫的大海里,70%的海洋里怎样开发旅游?2013年12月1日,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所有52名乘客被困,十分危急。当时我们的雪龙号在南极考察,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客船上52名乘客。但营救了他们,我们的雪龙号却遭受了浮冰围困,停泊在密集浮冰区。这时美国的WGAB北极星级破冰船出现了,我们的雪龙号救了俄罗斯的绍卡利斯基院士,我们的雪龙号需不需要美国的北极星号来营救呢?这里体现的就是国际的合作、国力的展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卫星遥感和智慧的速度指导报,实时指导破冰突围,开辟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破冰跑道,1月7日凌晨,雪龙号利用风向转变的机会,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冰区,进入清水区。

  因此,智慧海洋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作用,环境监测的千里眼,资源开发的活地图,拓展空间的红绿灯。

  最后是建议。

  中国未来的安全威胁也在海上,中国拓展利益空间的出路在海上。

  建议之一:要从近海走向深蓝海洋经济发展,建议打造四大工程:

  1、智慧海洋信息工程;

  2、“固体、强心、健脑”海洋装备工程;

  3、海洋科技前沿探索工程。

  4、智慧海洋建设的统筹工程。

  建议之二:智慧海洋建设致力打通海洋信息“大动脉”: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科技示范和中试基地,

  建议之三:充分重视智慧海洋建设急需的海洋信息核心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洋的人工智能技术,带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海洋重的作用:

  人工智能是应用群的基础;人工智能是中心处理平台的根基;人工智能是传输网的载体;人工智能是

  人工智能是智慧海洋建设的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是什么?要将人的意识、思维延展到系统的自动性,这方面我们还是一片处女地,需要开发。

  小结:

  1、通过智慧海洋建设发三力: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给新兴产业提供新动力、给服务产业赋予新能力来提升海洋产业未来的创新力。

  2、智慧海洋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作用:环境监测的千里眼、资源开发的活地图、拓展空间红绿灯。

  3、从近海走向深蓝海洋经济发展,建议打造四大工程:智慧海洋信息工程,“固体、强心、健脑”海洋装备工程,“海洋科技前沿探索工程”和“智慧海洋建设的统筹工程”。

  结束报告之前在新年到来之际,期望网易通过智慧海洋,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兴旺发达。

  谢谢。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9-12-24/72338.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