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 郑贵斌——将沿海三大城市圈建设列入国家战略 加快环渤海城市圈的整合步伐(一)
一、城市群整合发展是沿海城市群演进提升的必由之路
城市群是社会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高级阶段的城市化。伴随着区域内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城市群得以形成和发展。城市群形成的过程,首先是中心城市形成,再扩散辐射,促进周边城市群形成,并进一步调整城市群关系,从而形成区域经济中心的过程。在一个经济和地理大国,由空间布局和相关条件决定,往往会梯次推进,形成多个城市群。
我国沿海大城市群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先后出现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1979年,国家批准深圳、珠海、汕头成立经济特区,珠三角依靠开放的优势和港澳的条件,加快了发展步伐。从1980年至2000年,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央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的上海和长三角的崛起就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开放和发展的第二波,也成为中国大城市群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长三角吸引中国台湾以及世界各地的资金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随着整合发展,长三角所包括的3省16个城市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跨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掀起城市群整合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群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大城市群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发展更多的布局合理的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城市群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在扩容,在升级,一个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圈正在筹划形成之中。长三角城市群也开始了新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正在酝酿建设以上海为轴心,通过高速公路整合,直径两个小时路程的大长三角城市圈。在这种格局下,充分利用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和一切国际有利条件,加快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中我国最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城市圈的协调发展,应当是新的趋势和新的方向。
二、环渤海城市圈建设在我国新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环渤海城市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包括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环渤海城市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该区域GDP已超过30000亿元,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环渤海城市圈列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