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关注文之价值

来源: 海洋作家李明春 海洋生态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9-11-21 09:26:16 
关注文之价值

李明春


关注科技文章的文化价值,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种情怀。

       

观业界之文风,近年多有让人不悦与忧心之虑,甚至可以毫不忌讳地说,其文风显见词语的巨人,行为的矮子之倾向,或是说大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之文风大行其道,有如鲁迅先生:“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之嫌。

 

微信图片_20191121092507.jpg


 一、回归科学价值与科学精神


面对业界文风现状,笔者秉持“新时代、新海洋、新生态、新文化”之理念,而后评析事业发展曲直为正道。遗憾的是读诸多“标题党”的科技类报道,文中不乏高大上的词藻,而核心问题多是讨而论之,关键论点少有共识,关键数据和结论多见含糊其辞,而论点论据岀处与索引何来?结论是否经得起检验?诸此种种只有撰文者自知?


诸如此类,不一而终,难免会有借文之造势,哗众取宠,招摇过市之嫌。
       
尽管是写科学与技术类文章,同样当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文化性相互融通,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无论如何标新立异,以“开拓创新”之名吸引眼球,都不应该失之科学性和科学精神。
       
说到科学,不如想起林语堂的一段话:“国人之所以对自然科学毫无贡献,是因为中国人连静下心来观察一条鱼的心思都没有,他们总是想像鱼在嘴里的味道……。
       
这话不失为是一剂苦药。为此笔者认为作为导向若引领科学创新,文者首先要坚持科学本源观,弘扬科学精神,诠释文化现像。
       
那么,科学的本源与精神是什么?
       
科学!求真!实证!批判!科学是自然哲学的研究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获得客观知识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高抱负”。也正是如此,在职业化的科学体系中,科学工作者理应不忘初心,崇尚科学,张扬科学精神:由智力兴趣所驱动,因原创发现所激动,为学术成就而自豪,而不求虚荣,不趋功利。

微信图片_20191121092509.jpg


二、海洋梦想与家国情怀共生 


诚然,文章自有行云流水之文理,文字本该不刻意不张扬,幽静自如,恬淡寂寞,用最温暖最平淡的语言道出科学的原委,探索科学的发现,功成于创新的成果。同时体现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人文情结与人文关怀,特别是艰难困苦的时光里不易被外人察觉和鲜为人知的那种疏离感、空虚感及极为复杂的敏感,脆弱,躲藏,告别,逃离,追忆的精神与情感的交织……
       
科学的发现与创造意味着成功,但却是一个艰难曲折甚至是痛苦的的历程。经历这一历程,让笔者想起了高尔基的诗《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想来这场面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又是何等的壮烈神圣?!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文人浪漫,或会讥讽为神经……。这不如让笔者想起了与一位海洋生物学老教授曾经的对话。
       
因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共生与融合,构成了另一种文化一一生态文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

微信图片_20191121092511.jpg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话

这是一段科学与文化的对话。
       
老教授说:痴迷于文学与艺术的人,一生会即痛苦又幸福
       
笔者回答:这话不假,但作为文者想说,面对一条鱼,您关心的是物种、种类、物种的经济价值和作为食物的营养价值。而我即关心你所关心的价值,同时也关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鱼的艺术价值,还关心一条鱼一旦成为了化石的文化价值……。
       
老教授是好友,他调侃:你是老江湖了。
       
好友一句老江湖的调侃,让笔者多了些反思加反省:浪迹“海洋之江湖”半个多世纪,少不更时不学无术,年轻学理“误入岐途”,中年弃理从文殊途知返而至老矣。余生,更喜欢宅家读万卷书,不喜随波逐流与大妈为伍痴狂喧嚣广场;喜欢外出跋涉崎岖走自己的路,不喜出门践行有钱没钱式的滥游旅途。宅家可以漫游书海,博览群书领悟传统文化之经典,与先贤思想对话启迪人生智慧;外出跋涉崎岖享受大自然禀赋,或是沉醉美好的时光与岁月,品味冷暖人生;或是悲怆人间的世态炎凉,感悟逝去沧桑的爱恨情仇轮回之道。
     
人生如梦,转眼百年。在历史与现实,知识与文化,少年与老年,舍与得,成与败,生与死的极乐天路上,矢志初心,执着前行,不犹豫徘徊。不徜徉忘返,从容、自信、平静、幸福地走自己的路足矣。
       
写至此,笔者还想说: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无非有两种:一是喜欢写,一是喜欢读。写的人是想以写文字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情感。而读的人是想在读文字的过程中遇见另一个自己……,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应该忘记文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之责任与使命。
       
文章会有功利价值,但文者不可有功利之心,文者之所以能成长,著文以教化,靠的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要数倍于人。一个真正的人者,一定要深知自己想要的结果,不会让自己在纠结中自我消耗,总是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思想可能性并付之行动。命运中所谓的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的感受,当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就会感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心在自己的手里,也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笔下!
       
笔下有光明,还有诗和远方……。


————————————————————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91121092512.jpg


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原青岛记者站站长、国土资源作协会员,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聘教授。


1968年入伍,海军北海舰队,197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系(今中国海洋大学),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土班结业。1974年毕业后分配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调查船大队任调查船实验室主任,1981年任原北海分局办公室秘书,1989年供职《中国海洋报》至退休。撰有新闻、科普、散文、评论、传记、科幻等作品数百万字。

        

著《海权论衡》、《海洋权益与中国崛起》、《渤海启示录》、《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等,传记《一代宗师一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


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一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aFmgaYGnA_xh2UF85RvJ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