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说“我对AI很反感”,中国科学家如何接招?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19-10-31 14:34:02 

顶尖科学家们与中国青年科学家在思想上,碰撞出了火花。罗伯·特奥曼对马建的观点产生了强烈共鸣,笑着拍桌同意,颇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我对AI技术很反感。”

 在昨天开幕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桌布论坛交流环节上,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我对现在科学界‘有了AI,就不问为什么’这样的做法很反感。”


“对,我部分同意您的观点,Ai只是技术,不是科学本身。我们不能有了技术,就不要科学了。科学的探索是为了知道为什么,但现在很多时候,有了Ai就不在乎这个了。”受邀的中国青年科学家、交通大学教授马建回应道。“但我认为依旧要大力发展Ai,只是要在Ai里面要内嵌科学方法,这两点是不矛盾的。”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面向全球近50所高校、院所发起遴选,征集百位具有活跃研究能力的青年科学家参与,在顶尖大咖面前展开“路演”推介自我,以及共同研讨或将改变人类命运的众多话题,借此机会鼓励和支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创新性教育和公众科学活动中。

此外,100位来自海内外的青年科学家还将通过海报形式进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接受顶尖科学家现场指导。其中有70余位青年科学家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桌布论坛交流上,“世界最强大脑”—顶尖科学家们与中国青年科学家在思想上,碰撞出了火花。罗伯·特奥曼对马建的观点产生了强烈共鸣,笑着拍桌同意,颇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我们在用机器学习去做天气预报。比如厄尔尼诺的气象预测具有非常强的非线性,所以不能用大数据做分析。”随后,罗伯·特奥曼与马建在气象分析上做了愉快的交流。

“他们确实不愧为最强大脑。通过一天的交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顶尖科学家们的演讲能力特别强,显示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高度。他们能够融会贯通,将艰涩的知识用质朴的语言表述出来。”马建说。

在桌布论坛第十桌,诺贝尔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被“众星捧月”,笑着为年轻科学家们签名。在签名交流过程中,他表示希望年轻学者要读科学家的论文,看他的观点,而不仅仅是看他的论文发在什么样的杂志上,有怎样的影响力。


论坛上,图灵奖获得者马丁·赫尔曼也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早年间,马丁·赫尔曼想发科研文章,但第一年被杂志社拒绝,然而在第二年的时候,这个文章却成为的年度最佳文章。马丁·赫尔曼还表示,人类要挑战一些不可能的事情。

“在与顶尖科学家交流中,我们讨论了教育体系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如何能够出诺奖得主这个问题,诺奖得主回应:应该保持好奇心,不要服从权威,反而要打破权威。”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盛春泉表示,希望年轻人追科学明星,而不仅仅是娱乐明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85232&time=157244670197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