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蓝色海洋进发!听“最强大脑”这样支招威海

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9-10-15 12:57:17 

威海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威海要向蓝色海洋进发,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


在10月14日召开的威海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应邀而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辉等6位专家学者,成为“最强大脑”组合,围绕“威海海洋产业应怎样做大做强”,对威海海洋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进行了分析,为提升产业发展、打造海洋产业品牌、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



发挥优势 打出自己的品牌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41.jpg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

金显仕

“在和威海这么多年的合作中,威海有两点优势一直吸引着我。”金显仕开门见山地说,一是优美的滨海风景,二是愈发雄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产业优势。


近年来,威海与黄海水产研究所达成多项合作:从高效生态渔业示范基地揭牌,到黄海鲱鱼研究等科研项目接连取得新突破……双方的合作空间愈发广阔。这次金显仕到威,又提出了不一样的发展思路。


“我们看到,威海一直在尝试转型,从传统渔业大市到海洋强市,海水养殖从近海到远海不断推进。”金显仕说,这正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他指出,迄今为止,全国掀起的每一次海水养殖“浪潮”,都少不了威海的参与,希望新一轮发展革命在威海“开花”。


对发展深远海养殖,金显仕带来了不少务实之策。他介绍,在全部海洋污染物来源中,水产养殖占比不超过3.5%,海水养殖并不是污染的主力。威海渔业养殖的数量、质量全国领先,应继续发扬这一优势,在深远海建设更多优质海洋牧场。


金显仕表示,在发展养殖的同时,也要做到生态防护,黄海水产研究所曾与挪威相关单位合作,有30多年三文鱼养殖经验,愿意和威海分享。同时,他也建议威海要科学规划海洋牧场,实现渔业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要在全国掀起海水养殖的新一轮‘浪潮’,只有实力是不够的,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对此,金显仕表示,欢迎威海企业参观访问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转化一些新成果,不断提高渔业产品附加值。



威海科研院所要“顶天立地”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45.jpg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

王辉

整场座谈会,王辉的笔一直没闲着,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威海的海洋产业也有了更深认识。“真是‘高大上’啊,有这么好的基础,我们愿意在海洋牧场建设、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和威海开展合作。”王辉表示。


不仅有合作的前景蓝图,王辉还带来了实打实的“干货”建议。威海精致城市理念下的海洋产业,如何成为城市精致实践的最好注脚?王辉建议:“要进行梳理,清晰把握威海,乃至国际国内海洋产业发展态势,总结出威海特定的需求。” 


产业和科研“两张皮”,应该如何破解?王辉认为,威海的科研院所要“顶天立地”,基层和顶尖的科研项目、人才都要有。科研机构和人才要勇于做实,为威海海洋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威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也会倒逼科研院所进一步提高水平、优化结构。



“老朋友”碰撞出新“火花”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48.jpg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

张雨山

威海如何建设国际型海洋强市?面对这一大文章,张雨山给出了产学研合作、海水淡化、海水养殖三个答案。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张雨山所在的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已是威海的“老朋友”,多年来和威海开展了多领域合作。“接下来,我们双方将共同探讨找出打造产业链的‘堵点’在哪、是什么,‘疏通’后,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优势,将是1+1>2的效果。”


威海面对近千公里海岸线,却一直喊“渴”,而海水淡化恰恰是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的长处。“我们可以通过把海水里的盐脱掉、淡化,直接利用。经过核算,海水淡化成本在可接受范围,这不难预知我们和威海合作前景的广度。”张雨山说。


知己知彼,便能碰撞出更多新“火花”。海水养殖、运输也“走”进了双方合作的“大棋盘”,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接连“牵手”。张雨山说:“通过长久接触,威海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威海政府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为我们双方更好合作提供了‘土壤’。”



在黄金海岸上开发出“黄金”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50.jpg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孙永福

威海有着近千公里海岸线,怎样才能把这个黄金海岸开发出“黄金”?


提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发展是孙永福给威海的第一个“锦囊妙计”。他认为,拓展海洋产业的范围,改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威海海洋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为威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要特别注意人才的集聚,这样就可以在创新发展方面,有‘一飞冲天’的劲头。”孙永福说,提高产品的质量、品牌,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方说可以在海洋信息与技术,海洋公共装备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争取做到国内领先态势。


座谈会上,科研单位与威海海洋产业相关人员近距离、面对面地沟通了解,让孙永福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威海发展的需求以及威海企业的需求。对此,他的“靶向”更加明确:“我们可以在海洋的资源、环境、开发、保护方面,为威海提供技术支撑。比如海上牧场的规划、海岸线的开发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等。”



高校智库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52.jpg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威海校区校长

徐宇工

“我们目前一直有专人和南海新区对接探讨科研合作的可能性。”徐宇工说,自从北京交通大学在威海建立校区以来,依托新校区的资源优势,吸引了美国、英国的两所高校共同开展合作办学,他们也对威海的海洋经济发展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这两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文优势已成为双方随时开展合作的潜力资源。


威海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潜力无限,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作为驻威高校,将充分利用本校学科优势与威海的海洋经济项目等开展具体合作。“虽然我们不是主打海洋发展方面的院校,但我们在产业经济、物流管理学科等方面发力,助力威海海洋经济发展。”徐宇工表示。


威海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发展海洋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徐宇工表示,接下来,北京交通大学要在威海建立产业科学鉴定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以及外方的合作伙伴,都将乐意为威海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出一份力,推动威海精致城市建设。



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研成果孵化

微信图片_20191015125453.jpg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

谭洪新

“威海在打造海洋强市战略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合作伙伴。”谭洪新表示,近年来,威海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


上海海洋大学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正以营造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地球环境与生态保护作为发展主线,将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作为特色学科着重培养。


“威海要在打造源头产业上有所突破。很多驻威高校的渔业相关学科水平已很高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学科教学转化成产业需求,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发展。”在谭洪新看来,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需要以产业的需求为导向来“倒推”研究,这样才能做出成果,促进产业成功落地,而威海的海洋产业,则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我们希望能与威海签订相关协议,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这将成为学校展现自我的一个良好舞台。”谭洪新说。


谭洪新认为,威海有很好的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建议威海依托当地高校的大学科技园以及海洋产业化的相关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孵化,进一步服务产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imcxD9z7ur7bk-pn3ibP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