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普陀山观音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纽带作用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发布时间:2019-09-23 10:36:02 

  提示:

  “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开放性、包容性的合作倡议,既是经济领域的互联互通,同时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深度交流与理解的新境界。因此,它不仅涉及经济贸易领域,同时也离不开宗教文化领域等多方面的积极推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并且,在演讲中三次提到佛教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而观音文化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核心,普陀山作为公认的世界性观音道场,汇聚二者的普陀山观音文化无疑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中具有典范性的纽带作用。同时,今天舟山作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拥抱世界,走向更大开放。

  观音信仰原本并不是中国的创造,恰恰是借助丝绸之路,通过印度与中亚、中亚与中国、中国与印度等多重文明交往链条,逐步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经上千年的漫长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佛教信仰。因此,假如说印度佛教文化向中国的传播,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文明交往的最灿烂的一页,那么观音文化则是这次文明交往中最富有神圣性、普及性、大众性以及感召性的一种外来形态。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历史上观音信仰者最多,覆盖范围最广,观音法门的修持最盛,观音感应故事最为流行,观音造像也最为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观音信仰在传入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从而显现出慈悲、平等、包容、开放的理念光辉,有着人类共通的生命性心理意识,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心互通与文明交往提供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借鉴。无疑,普陀山作为历史公认的世界性的观音道场在其中具有典型性的纽带作用。

  (一)从普陀山成为世界性观音道场的过程看,正是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普陀山的地位

  按照传统的说法,普陀山之所以称为观音道场,有“佛指名山”与“佛选名山”两说。尤其是后者有关“不肯去观音”的记载,千余年来更是广为流传,诸多引用。然而究其根本,普陀山观音道场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结果。至少在唐朝时,今宁波一带与东亚、东南亚之间已经存在着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而普陀山则恰恰位于入海放洋之处,所谓“海上诸夷,如三韩、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皆由此取道放洋”。加之近年来普陀山高丽道头和新罗礁两处遗址的发现与考证,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观音道场,从深层次上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就。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条丝绸之路,一方面人们面对浩瀚海洋的未知以及出行的危险,希望得到大慈大悲且法力广大的观音菩萨的护佑;另一方面,普陀山不仅与《华严经》中所记载观音道场普陀洛迦之景致颇为相似,而且“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自身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众多商人汇集于斯祈求平安顺遂,从而奠定了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基础。不仅如此,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普陀山也成为中国与东亚、东南亚文化交流,尤其是观音信仰传播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奠定了普陀山作为世界性观音道场的地位。

  (二)从普陀山观音的文明交往方式看,渐进与和平,互补与融合的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往提供了典型范例

  文明交往是人类跨入文明门槛之后,直至现在还持续发展的基本实践活动,一个有活力的文明,总是敞开大门积极欢迎及汲取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而达到对自我的扬弃及转化的创造。观音文化本身是外来文化,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至少在三国西晋时期经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初期无疑都会遭到输入国本土文化的抵制,但总体上观音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是在彼此的碰撞中寻找契合点,二者更多的是互相弥补、融合与发展,最终佛教文化,包括观音文化完成中国化与本土化。从具体交往上看,是因为佛教自传入中国开始,并不是强行使中国人去适应印度文化的特性,而是试探、迎合、比附、创造和革新,逐渐使自身适应中国文化;而从更深层次的交往内容上看,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互相的弥补性,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礼”,多从制度和伦理的层面去规范人的行为,而欠缺拔苦救难相关的信仰与传统。

  这些都使得观音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作为观音道场的普陀山本质上也不属于任何佛教的宗派。同时,我们看到观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文化内涵和文化土壤都不一样,但在二者交往过程中,尽管也有暂时的保守与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弥补、互相理解,在保持自身思想特质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历史实际而主动适应、接纳与改变,并最终走向融合,整体上呈现出渐进与和平,互补与融合的文明交往方式。

  (三)从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内涵看,慈悲、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往提供了现实借鉴

  观音是诸多菩萨中慈悲的菩萨,慈悲也是全部观音信仰的核心。而观音菩萨作为佛教慈悲的化身,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自然生起祓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慈悲心,亦即对任何时期、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的任何众生的祈求,均能以种种灵活的方式予以满足。因此,观音文化在其慈悲的特质基础上,又必定呈现出开放、包容、平等的绝对理念。而普陀山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面对无知且危险的大海,普陀山观音文化中拔苦与乐的慈悲精神体现尤为深邃与热切;另一方面,则又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从而成为中国观音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带一路”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难免会有冲突与碰撞。但千百年来,古代丝绸之路承载至今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的薪火相传,普陀山观音文化中所含蕴的慈悲、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现实借鉴与珍贵理念。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四)从普陀山作为世界性的观音道场看,其地位及影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交往提供了极大的号召力

  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中国佛教,又逐渐成为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而中国佛教从主体上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其核心就是菩萨信仰。因此,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历史,始终以菩萨信仰为其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其中,观音信仰由于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流传与渗透而成为中国化了的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尊重与崇拜。

  因此,作为世界性观音道场的普陀山,不仅仅属于并代表了中国佛教,而且其影响力可以说是涵盖中国民众、华人世界以及全世界佛教区域的。也因此,普陀山作为世界性观音道场,它不仅可以在“一带一路”中诸如泰国、缅甸、伊斯兰卡、越南、柬埔寨等以佛教为主的国家直接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代表中国佛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其他宗教,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于海腾 张春晓

  (作者单位:舟山市委党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