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链建设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掠影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9-09-20 16:56:18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支持包括厦门在内的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通知》明确,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主要示范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记者走进厦门实地探访示范区建设情况,短短数月时间,厦门就以直面问题的勇气,迅速突破问题的能力,兼程前进的效率,打造出了已具雏形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厦门模式”。

■ 本报记者 卢 晨

把准方向,精准发力

厦门市陆地面积16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1万。海洋是厦门市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资源,厦门拥有海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海洋生物2000多种。厦门的海洋环境资源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若不找准方向,盲目的效仿他人,则无法体现出厦门特色。“我们要做出别人没有,厦门有,别人有,厦门好的海洋产业”。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科技与海洋经济处处长林瑞才说。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11年的1469.5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514.85亿元,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主打产业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海洋经济迸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发展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业链不够完整的问题。近年来,厦门市的新兴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缺少统一规划,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发展不均衡,部分产业发展存在链条断裂或相关上、下游产业薄弱现象。

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起步较晚、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明显,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是厦门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需要面对的瓶颈。

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海洋产业园区及配套设施,技术、人才、环境、区位等几个方面未得到有效整合,本来处于优势的厦门海洋科技力量,未能发挥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整体科技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问题就是导向。厦门市明确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任务,即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全面促进厦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的新格局。

深耕细作,培育产业

深海鱼油可以生产降压药,鲨鱼软骨素可以开发抗肿瘤药物,虾壳、蟹壳等“下脚料”也能变为氨基葡萄糖……

近年来,随着金达威、力品药业、百美特等一批知名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形成了完善的海洋生物科技企业集群,厦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规模最大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

如何将乘势而上,补好“海洋生物产业”的产业链,将海洋生物医药打造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蓝色新引擎”?

大任务,细分解。厦门海洋发展局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将其细分成多个项目,逐个突击。仅海洋生物产业就将其分为包括海洋微藻、微生物发酵工业、海洋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产业等7个重点产业,每个产业再细分到具体的企业和项目,由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接。

蓝湾科技因成功转化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项目让中国的氨糖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这项从虾蟹壳中提炼出“关节润滑剂”的技术突破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应。

在海洋示范区建设首批开展的95个项目中,蓝湾科技也承担了海洋生物多糖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示范等多个项目。

“老熟人又来了。”看到和记者一起探访的厦门海洋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蓝湾科技董事长林秀芬笑道。

对于细化到企业的项目,海洋发展局相关部门会实现“持续追踪”,每个月都会到企业走访一两次,企业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缺少哪方面的人才,市场推广遇到什么瓶颈等。海洋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像一个全程的“项目保姆”,事无巨细地为项目的发展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通过实施精准对接,政府有关部门征集企业的技术需求库,遴选解决方案或技术团队,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立项的形式予以支持,同时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为海洋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强化项目带动和跟踪落实,才能盯准企业研发制造短板,让‘力’发到点子上。”厦门海洋发展局科技与海洋经济处的林月叶说。

6月3日,厦船重工为芬兰建造的2800客位邮轮型客滚船顺利进坞,该船是大型豪华且高度节能环保的新一代邮轮型客滚船。

海洋高端装备——厦门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在 “技术引领、规模培育、上下游拓展”的整体思路指导下,厦门市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船舶设计、船用新材料、船舶关键零部件和深远海资源开发高端装备研制,加快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新型滚装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平台设计制造。目前已形成海洋防腐、特种涂层材料、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品广泛应用于多种船型建造,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政策引导作用显现。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厦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6.93亿元,生产总值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2.2%。

配套联动,共谋发展

厦门市科技资源丰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涉海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拥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成为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厦门翔安区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研工作者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种实验。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环节,中试成功后企业基本就可以进行量产。然而,由于缺少中试研发能力的配套,每年全国科研单位产生的大量研究成果,大多无法实现产业化。

有关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整合资金和设备等资源,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实验室为载体,建设了这个专门用于中试技术研发的平台。

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该平台,除了能进行实验室技术成果的中试与工程化,还能实现生产工艺的局部与整体优化、产品品质提升、设备使用等一系列服务,即解决了“卡脖子”的中试技术问题,还节省单独购买设备的资金,获得产品技术指导,可谓“一举多得”。

如今在厦门,已建和在建海洋技术服务平台共23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系统共纳入仪器设备533台,科技服务198项,可提供科学实验、检测鉴定、中试实验等一系列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对外提供科研服务1.17万次。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牵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牛鼻子”,未来我们还将在人才、市场、资金上继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体。”林瑞才说。

企业缺人才,政府就打造海洋专家智库,在做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的同时让企业有问题可以找对人。

企业缺资金,政府就完善财政扶持机制,打造了海洋经济专项资金、海洋创投基金、“海洋助保贷”等一系列服务平台,争取让企业不因资金掣肘而影响发展。

企业缺市场,政府就每年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扩大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一些大型活动上,政府还亲自为企业站台背书推介产品……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2019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经济实现总产值1254.09亿元,生产总值333.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7%。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厦门将继续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未来,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出更加令人惊艳的强劲发展势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09/19/c12995.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