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生态整治问题对策研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08-11-25 11:10:58 

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西北,渤海南部,和辽东湾、渤海湾并称渤海三大海湾。湾口西起现代黄河新入海口(37°39′N,119°16′E),东迄屺姆岛高角(37°41′10″N120°13′10″E),宽96千米;海岸线长319.06千米,海湾面积6 966平方千米。莱州湾沿岸自西向东分布有东营市的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广饶县,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烟台市的莱州市、招远市和龙口市等10个市、县、区,总面积15 902.5平方千米,总人口1 546.15(2007年为准)

莱州湾沿岸滩涂广阔,水深大部分在10以内,海湾西部最深处达18。莱州湾西段受黄河泥沙影响,潮滩宽67千米,东段仅5001 000。沿湾自西向东有黄河、淄脉河、小清河、塌河、弥河、白浪河、虞河、潍河、胶莱河、沙河、界河等十几条较大河流流入莱州湾。莱州湾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2)表层水温在-0.33℃之间,有冰冻出现,冰宽为0.52千米。夏季(8)水温最高,整个海湾的表层温度都在26℃以上。莱州湾冬季结冰,冰厚约15厘米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莱州湾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服务功能显著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丧失。莱州湾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省已先后把莱州湾纳入《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纲要》,为我省组织实施莱州湾生态综合整治计划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莱州湾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莱州湾每年受纳陆源污水2亿多吨,占我省沿岸污水排放量的11%,受纳海上污染物质10万多吨。近年来的莱州湾生态监控结果表明,莱州湾水域油类、重金属和氮污染分别达到级,水质污染物严重超标。湾内80%以上海域无机氮浓度达到或超过四类标准。莱州湾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严重比例失调,影响了莱州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及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并加重了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和赤潮发生风险。

()生态系统退化,资源逐渐衰竭

莱州湾是许多海洋生物的产卵场,盛产蟹、蛤、虾等。目前,水质污染、湿地萎缩、径流量锐减等因素对莱州湾海域海洋生物产卵场环境、种间竞争能力及群落结构等一系列生态环节产生了不良影响,加之高强度捕捞等因素,莱州湾的生物种群、分布数量不断减少,海域生物多样性面临重大威胁。目前已有50多种主要经济鱼虾贝类资源锐减或衰退,大黄鱼、小黄鱼等重要经济品种已难以形成渔汛,渔获物逐步向低质化、小型化演替。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盐及盐化工业的持续发展。

()海岸带资源破坏加剧,灾害频发

由于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盲目挖沙和无序填海等行为,莱州湾自然岸线资源严重缩减,大面积海岸防护林带遭到破坏。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大、盐渍化程度高。潍坊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2 000平方千米,严重入侵面积为1 000平方千米。莱州湾南侧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45千米。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日益严重。由于工业污染,莱州湾海域的“白泥”污染面积逐年扩大,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明显,赤潮、溢油、海冰、风暴潮、爆发性气旋等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已成为制约莱州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力建设薄弱,难以可持续利用

由于投入不足,莱州湾海洋环境监测能力、预测预报能力和控制治理能力还十分薄弱;由于体制原因,部门间、地区间协调管理和对重大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不够。另外,群众海洋环保意识也有待加强。

莱州湾生态的“荒漠化”趋势,已严重影响了其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制约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身体健康。加快莱州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维持莱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文化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子孙后代利益的迫切需求。

二、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纵览全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立足莱州湾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通过实施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加大陆源污染治理,开展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整治和恢复,全面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示范先行原则。莱州湾海洋环境综合整治涉及诸多领域和类型,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牵动整体。省级重点抓好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与宏观调控,地方及企业重点开展示范工程,分阶段逐步开展全面工作。

2.资源开发调控与环境整治同步原则。在莱州湾整治工程技术措施中,兼顾海岸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先安排陆海两利项目。从环境和资源两个方面进行同步设计,既为资源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又为生态环境健康的维护创造条件。

3.海陆统筹安排原则。莱州湾受到陆域污染物和海上开发活动的严重影响。综合整治需要从海域与陆域共同构成的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虑,将海域整治与陆域整治结合为一个整体同等对待,并从各自的特征与规律出发,采取相互结合、相互需要的方式和措施开展相应的工作。

4.实用技术优化集成与高技术结合原则。莱州湾海洋环境综合整治需要从我省的综合实力出发,在充分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成果的同时,大量运用优化集成的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整治工程的支持能力,并通过工程带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引导海洋环保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滚动支持莱州湾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5.生态示范工程与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的原则。鉴于国家已开始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合理整合使用资金,使示范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和作用,应使示范工程和渤海整治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三、推进莱州湾生态整治五大工程的实施

()莱州湾海洋环境监测及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提升省和沿莱州湾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能力。按照区域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节约效能、科学便捷的原则,在3年的时间内建立完善沿莱州湾县市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溢油多发区域的长岛建立1处区域代表性和功能综合性强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全省海洋环境与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编制莱州湾海洋环境公报专报和通报;实施莱州湾近岸海域污染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建设莱州湾生态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加强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海洋灾害善后工作、灾害评估、赔偿救济等。

()莱州湾重点海湾环境保规划工程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调查与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可持续性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与预测。海洋环境容量、承载力示范项目。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其指标的确定。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措施研究。

()莱州湾海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

1.莱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新建立12处海洋特别保护区,并对已建的2处海洋保护区加强管理。实施莱州湾和黄河口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开展莱州湾和黄河口周边地区的社会调查。开展珍稀海洋生物物种救护行动。建立莱州湾、黄河口海洋珍稀物种驯养繁殖基地。加强海洋生物物种鉴定和管理。

2.小清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海洋经济动物、藻类增殖规模,制定有关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增殖保护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大力开展海洋经济动物恢复性保护。芦苇湿地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莱州湾海洋环境信息动态管理工程

建立海洋环境动态数据库,建立海洋环境信息分析系统及海洋环境信息动态管理系统。

()陆源入海排污口治理工程

比较全面地掌握入海排污口的基本信息情况,掌握我省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质量状况,建立各类入海排污口及其污染源档案、信息数据库。

1.入海排污口检查

凡是在山东省境内的沿海县(市、区),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莱州湾排污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河流均属检查对象。

主要检查内容:一是排污口的地理位置、污水的瞬时流量;二是排污口类别,首先区分直接、间接排污口;三是主要污染物;四是邻近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情况。

2.入海排污口执法监督

省市县三级海监队伍联合执法,开展定期执法监督。

3.入海污水循环净化处理

根据污水排放入海情况,在入海排污口末端,建立5处大型污水循环处理厂,对排海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处理后的中水一部分排入海湾,一部分循环利用。

四、建立健全莱州湾生态整治领导和管理机制

成立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的实施。成立综合协调组和专家组,协调有关工作,进行海洋环境示范工程的评价、论证、研究工作,并对示范工程的实施提供合理化建议。

20081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