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佛首 宗华作品赏析

来源:瑞凝书画   发布时间:2019-08-19 12:20:44 


前言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43.jpg

佛首,是佛像最精华的部分。而在我们中国,佛像并不是根据严格的造像图样来定做,千佛千面,虽然大的时代风格是统一的,但同一个时代每一尊佛头的神态细节都不一致,眼睛有时候微闭,有时候微睁,耳朵也并不是都垂肩,手也并非全然过膝,这就体现了工匠对于细节的自由发挥能力,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美术精髓,更有创造性,更具活力,对一件雕塑作品而言,这其实是殊为可贵的。

遗憾的是,自唐后,佛首蕴含的精神就逐渐萎缩。晚唐五代的佛头大体上也是延续唐代的特征,不过气势上已经逐渐减弱了。一直到宋代,我们看到工艺水准并未下降,也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佛像,比如麦积山和大足,在制作工艺上在对形体的把握上并未失去水准,但宋代以后佛造像的精神风貌就再未能出现像唐代的豪迈,北朝的俊逸了,一直到元明清,越来越趋向于世俗化,甜美化的审美,虽然工艺水准一直在延续,但属于汉唐魏晋的风骨已然远去,一千多年前的那种浩瀚动人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烟云中已经越行越远。

幸而,今天,宗华老师的作品重现了这种精神。


千佛千相

宗华老师的佛首,是通过写真的手法进行创作的,填补了我国国画界写真佛首的空白。而这六幅佛首耗费了老师极大的心力,宗华老师不喜白日的喧嚣,好在日暮后的静谧中创作,常在凌晨三四点才熄灭画室的灯光。这种不喜不是指宗华厌恶和人的往来接触,实际上宗华老师是一个非常热情、懂得生活乐趣的人,而是说宗华老师在白天的生活中释放自己的天性,与他人交情交心,等到创作时,丰富的情感自然带出饱满的艺术激情,笔墨因情而舞,随艺而行。这就使得宗华老师的作品不落窠臼,作品既脱离了低级趣味,专注描绘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闪光点,也不会出现由于为画而画、孤芳自赏出现莫名其妙的意象。

也就是说,在宗华老师的作品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二者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不要求人们一定要看出什么精神内涵,只是竭力的塑造他心中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不脱离生活的形象。而恰恰是这种创作,才能塑造出最能打动人们心房的佛首。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44.jpg

佛的形象虽然从人的形象转化而来,但人的面貌经过锤铸,升华,观念化,变成知性的秩序,眉额已不似眉额,鼻准已不似鼻准……眉额趋向抛物线的轨迹,鼻准趋近立方体的整净……这尊佛首,在宗华老师的笔下,每一个面的回转都有饱满的表面张力,每一条线的游走顿挫都含几何比例的节奏……其整体形成一座巍然完美和谐的营造,打动我们的心灵。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45.jpg

睁眼散神、六根逐境故也!闭眼昏沉、容易睡眠故也!半睁半闭,一不散乱、二不昏沉,利于摄心,入定故也!是故修行之要,视不出一尺,息不令粗重!唯佛知而行之,余人不及。宗华老师紧紧把握住了这一艺术精髓,在佛首的眼眸之中注入了尽可能多的情感,这样微睁视下的双目就好像佛一直在看着观照着加持着修佛的人;同时也让佛更显慈悲;从而使修行的人在这目光下生起信心 。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46.jpg

时间摧石断铁,让美人迟暮、英雄白头,但也让伟大的更伟大。这尊佛首的年代是南北朝时期,最为久远,这尊佛像又是木胎,风化更为严重。宗华老师如实地反映了这一情况,又将背景同阴影的色彩合而为一,构建了一种大和谐,为佛首增添了一份大刚强。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49.jpg

宗华老师所绘的这幅唐代佛首五官端庄,螺发排列紧密规整,螺髻颗粒粗大饱满,肉髻高耸,宝珠严顶,额头平正,鼻梁细直,双眉细长,面部表情平静,恬静的面庞上浮现着慈悲于智慧的力量。细腻写实,线条生动流畅,下俯的双眼,把一尊体恤人间疾苦而又慈悲威严的佛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极具收藏价值。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50.jpg

这幅南宋佛首画像,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展现出宗华老师坚实的造型基本功,他在佛首的描绘中抓住了人物的造型特点,生动地刻画人佛的神态。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51.jpg

雕塑本就是以静刻动,而佛像艺术更追求一个具体形象托出此井然明朗的精神世界,以一个微妙的造型世界之美印证一个正觉哲思世界之真。宗华老师的笔墨,不仅让千年前匠人塑造的铜佛重新焕发生机,更是通过色彩和阴影的运用,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不同时期的宗教艺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世俗思潮和社会风貌,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结晶,所以古代佛像艺术是我们探寻古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遗漏的一部分。词能达意、画可传神,一幅优秀的古佛画作能够让我们省下不少力气。但目前国画中几乎找不到能够真正描绘古代宗教形象的画作,我们产生这种文化诉求时只能通过旅游和照片来感受一二。而现在,这处艺术空白被宗华老师写实的笔墨所填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建设了一处新的港湾。更难能可贵的是,宗华老师在创作时还融入了自身对宗教、人生的感悟,故此佛非庙中泥塑,乃人性之一切高贵祥和宽博,经锤铸熔炼升华后之真佛。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艺术人生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852.jpg

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 闾山画会会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想要了解老师更多艺术资讯,关注公众号,点击艺术人生快速浏览。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BFal-7vQHJ5tQ2jcbRco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