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唐启升院士:用绿色发展为水产养殖“正名”(二)

来源:海洋频道   发布时间:2019-08-19 12:17:43 

威海如何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海洋院士(专家)顾问团院士专家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院士 潘云鹤:

精致城市 智能经济 智慧海洋 布局下去 

我相信威海今后能够成为

全国一个很有特点的著名城市

现代海洋牧场新模式是什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院士 唐启升:

碳汇桑沟 绿色东楮 

贝藻养殖有显著的碳汇功能

如何开启威海船舶制造业新动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 周守为:

探索建立特色的海洋工程产业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院士 李家彪:

向海洋工程装备这个方面去发展

威海滨海旅游资源如何做国际化文章?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院士 张偲:

做一个滨海旅游的邮轮产业

威海电视台海洋频道六集系列论坛敬请关注。

海水养殖业是威海市的传统渔业产业,威海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海水养殖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威海市产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海洋食品和保健品,更能帮助广大渔民解决就业难题,实现增产增收。但一提起海水养殖业,有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所谓“污染”,那么海洋污染与海水养殖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海洋污染这个“锅”到底该不该让海水养殖来背?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713.jpg

近年来,唐启升院士在持续开展为水产养殖“正名”的工作。他拿出了一堆科学数据,十分笃定地说,投放饵料才会造成养殖污染,但在全国海水养殖中,占总产量83%的贝藻类养殖根本不需要投饵,只有占产量15%的虾类、鱼类养殖需要投饵。实际上,在全部海洋污染物来源中,水产养殖占比不超过3.5%。其中桑沟湾生态养殖模式中的贝藻混养就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大型藻类等植物、滤食性双壳贝类生物习性,通过一种养殖动物将另外一种养殖动物所产生的废物的有效转化并利用,以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19121715.jpg

唐启升院士表示,贝藻养殖具有显著的碳汇效应,海水、淡水养殖每年总共能减排二氧化碳达300多万吨,还大量使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中国特色的水产养殖不仅有重要的食物供给功能,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及文化服务功能。

品质生活  源于海洋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

开启海洋新生活!

《海洋论坛》
播出时间:19:30
重播时间:23:10
次日重播时间
04:00
07:55
11:10
14:30
16:30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Ky5YjrXKA__0vavF5FREgA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