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报告:关注国家海洋利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9-06-04 16:05:14 

这次讲座,主要从关注国家海洋利益的战略高度重点阐述两个观点:海洋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潮流;山东要为全国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探路示范。

结合国际、国内、山东的实际,谈四方面的认识。

一、“蓝色经济区”提出的全球海洋发展背景

二、海洋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潮流

三、山东要为全国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探路示范

四、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一、“蓝色经济区”提出的全球海洋发展背景

 

全球海洋发展新走向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

 

1、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渔业资源;

油气资源;

海洋金属矿产资源;

可再生能源海水资源;

交通运输;

 

2、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对传统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如内水、领海、毗邻区、大陆架和公海等,进行了细化完善;

二是制定了许多崭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包括专属经济区、群岛国、岛屿、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国际海底区域等制度,极大地扩大了沿海国对海洋的管辖权;

三是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方面也进行了规定。

根据《公约》规定: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宽度最长不得超过12海里。毗连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的毗连沿海国领海的一带区域。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根据此新制度,全球3.6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中将有1.09亿平方千米划归沿海国管辖,占海洋总面积约31%。

中国海岸线长1.8万平方千米,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按《公约》规定,我国完全主权领土=960万+38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主张管辖海域面积(300-38)万平方千米,即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内水、领海)38万平方千米,主张管辖海域面积262万平方千米。我国已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获准了西太平洋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在南北极地区建设了科研基地。

 

3、沿海国纷纷把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保护海洋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重要领域,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和资源,从而突出了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

1993年第48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各国把海洋综合管理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或调整海洋战略,以期在维护各自海洋利益的争夺中占据先机。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发布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主要围绕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加强了对海洋的控制、占有和利用。

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目标是:控制全球海洋。

日本的“海洋立国”战略。

俄罗斯的重塑海洋大国战略。

澳大利亚的保持海洋事务领先战略。

印度的区域性海洋强国战略。

越南海上扩张强国战略。

韩国海洋强国战略。

马、菲、印尼、文莱等国联合夺利的海洋战略。

沿海国家重构海洋战略对我国构成挑战;新一轮海洋圈地运动积压我国海洋发展空间;日益复杂的权益争端严重威胁我国海洋权益;海上战略遏制严重威胁我国海上的通道安全;国际海洋科技快速发展拉大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

 

4、海洋科技引领蓝色革命潮流

 

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异军突起,掀起全球蓝色革命四次浪潮:

一是以浅海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代表的渔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拓展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渠道。

二是以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大提高了航运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是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了海洋资源利用,打开了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空间。

四是以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特殊功能基因组为代表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将带来海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群。

进入新世纪,全球海洋科技呈现出如下趋势:重大海洋科技研究活动活跃,海洋环境科技研究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竞争激烈,深海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发展迅速。    海洋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海洋高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海洋高新技术的突破已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海洋开发新的热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及发展。

 

5、全球产业向沿海转移的步伐加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难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

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高于世界主要大国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已经超过25%,外资企业就业职工达到2400万人,连同相关就业人口,大约有一亿人的就业依赖国际市场。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中国已占20%的份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中国占5%以上的份额。我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50%以上,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将超过日本和欧洲之和,占世界贸易量的50%以上。对世界市场和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大,意味着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6、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海洋在气候变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燃烧矿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大约为50亿吨,其中25亿吨停留在大气中,其余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目前,全球温度缓慢上升,南极、北极冰雪融化加快。去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世界各沿海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近几年,海洋强热带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呈加重趋势。2005年印尼大海啸,造成40万人遇难。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造成上万人死亡和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日本大地震、大海啸,还有缅甸强热带风暴等等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7、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

 

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军事控制力度增强。

从地区形势看,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直接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充当南海诸国的保护伞。越南极力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菲律宾国会批准了领海基线法案,企图将我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纳入其主权和管辖范围内。日美大搞 “海上力量联盟”,日本加快对钓鱼岛的实际占有步伐。

8、中国海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

 

我国的特殊海洋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面临海洋划界、岛屿主权和海洋资源等三个方面的严峻形势。

我国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涉及中朝韩三国海洋划界问题。。

我国东海77万平方千米。突出的问题是划界、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以及渔业资源问题。

我国南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岛、礁、沙洲250多个。在南海,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外,大多数岛礁已被南海周边国家控制和侵占。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都宣布自己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部分进入我“九段线”内。资源被掠夺。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开发了1000多口油井,现在每年约有6000万吨油当量的石油天然气被开发。

 

进入新世纪,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竞争。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将超出以往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通过海洋制约陆地的性质,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本身的争夺,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争夺。争夺海洋的力量将由单纯的军事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科技力量与军事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

海洋世纪,凸现海洋;蓝色经济,引领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谋远虑的,是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海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站在的全球战略高度,是从国家海洋核心利益出发,在新一轮国际海洋激烈竞争中应对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海洋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潮流

 

1、全国经济区域布局由陆向海推进

 

(1)我国经济区域布局走向

20世纪50-70年代

区域布局:“沿海、内地和三线地区”。

20世纪80年代

区域布局:由“六五”的“沿海、内陆、少数民族地区”演变到“七五”正式提出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及“老少边穷”地区。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

区域布局:推出“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和西北地区”七大地区。

21世纪区域布局

区域布局:对“东、中、西”赋予新的含义,提出一批重点发展区。如在西部提出“三大经济带”;在中部提出“长江、陇海、京广、京哈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在东部提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

 “十一五”规划期

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

(2)“十二五”东部率先发展的重点是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来拓展发展新空间

2009年以来,我国沿海区域发展布局已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战略普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十二五”我国发展将由陆域大国向海洋强国拓展,国家将全面启动海洋国土的战略开发,强化陆海统筹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维护中国海秩序。东部和西部将成为两个特色鲜明的拓展领域。

 

2、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海洋经济等于全球经济”。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万亿元,占GDP比重9.7%,比上年增长l0.4%。

海洋产业增加值2.6508万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062万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47.0%。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

2011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

我国在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创造了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了80%以上的外资,生产着90%以上的出口产品。

 

3、沿海地区海洋开发迅速升温

 

辽宁省着力开发建设以沿黄渤海组成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构筑对外开放的全新优势。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滨海新区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河北省把曹妃甸工业区打造成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江苏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打造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的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区。

上海在加快浦东新区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浙江省建设舟山滨海新区,打造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新高地。

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广东在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试点的同时,突出体制创新和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四个方面“先行先试”权。

广西北部湾开发战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山东“一蓝一黄”两个国家级战略的相继出台。华夏大地,从北向南,沿海各省,均在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位置,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大发展的空间和活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层次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山东要为全国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探路示范

 

1、国家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积极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然选择。

二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三是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选择。

四是积极探索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建立适合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选择。

 

2、山东最早选择了海洋,总书记选择了山东,是信任更是重托

 

山东是海洋大省,具备率先实现蓝色经济发展的两大优势。

一是领导优势。

二是山东的海洋优势。

山东省的海洋优势得天独厚的。但山东的最大优势是把海洋区位、资源、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变成产业和经济优势,在资本运作、抢占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远远走在全国前面,山东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海洋开发的领头羊。海上山东建设,经过18年的打造,2008年山东省的海洋GDP占省内GDP的17.2%,占全国海洋GDP的18%。已经具备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础平台。

相信勤劳智慧的齐鲁儿女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不辜负重托。一定会在全国树起一面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的旗帜。

 

 

四、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1、高度重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2、大力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1)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2)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产业。

(3)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业

(4)做大做强旅游和现代服务产业

 

3、构筑人才高地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首先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城,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基地;

第二,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向海洋产业发展转化;

三要建设产业化园区,尽快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带动区域发展。

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中,要创造产学研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创新环境,科学配置科技、人才、资金资源,促进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更快更大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海洋经济发展与结的先决条件。针对当前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偏低、人才教育支撑不够等问题,沿海地区要在将提高海洋科技研发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提高海洋教育水平等方面下大功夫,出大成效。

要大力发展海洋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

鼓励支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专业型人才。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选拔培养高科技人才。

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与涉海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培养协议。

建立机制,制定政策,加快选聘海洋科技领军人物。

实施“蓝色经济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尤其要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几点建议,供参考

(1)、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胆探讨发展模式、发展机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拓宽发展空间,在效益上下功夫。

区域经济要打破行政壁垒,走区域经济发展之路,发挥区域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突出地域特色,做活做强区域经济。

注重海陆统筹,不能忽视海河统筹,一体化发展、组团发展要找准节点,大胆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权。

(2)、科学决策,应对挑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山东的最大优势和财富在海岸带、在海洋,最大的挑战也在海岸带、在海洋。

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如何高度重视生态环保问题,高度重视资源整合问题,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全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山东,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党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我相信具有创新精神的山东人民会选择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鲜明海洋海域特色、海陆统筹特色、科学发展特色和注重实效特色的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定能成为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模式。

 

欢迎登陆:

海洋财富网:www.hycfw.com

王诗成微博:http://weibo.com/wangsc1950

王诗成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sc1950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