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计划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破5000亿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05-22 17:19:33 

  原标题:发起“海洋攻势”,打赢六场硬仗,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青岛努力打造国际海洋强市

11.png

  ■邮轮母港

22.png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

33.png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44.png

  国家深海基地

55.png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蓝色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主基调。眼下,一场目标高远、路径清晰、责任明确的“海洋攻势”正在青岛迅速展开,气势如虹、令人期待。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将对标国际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坚决打赢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六场硬仗,推动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海洋强市,真正把青岛这个山东发展的龙头昂起来,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海洋强省贡献力量。

  青岛设定的目标是,经过四年攻坚,“海洋攻势”取得决定性胜利,海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海洋科技创新国际领先,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彰显,海洋港口跻身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持续优化,海洋文化全面振兴。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1%,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

  六场硬仗这么打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发起的这场“海洋攻势”将坚决打赢海洋产业转型跨越硬仗、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硬仗、高水平对外开放硬仗、海洋港口提质增效硬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硬仗、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硬仗“六场硬仗”。

  其中,“海洋产业转型跨越硬仗”将着力发展船舶与海洋设备、海洋化工与涉海材料、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四大集群,到2022年产值分别达到4500亿元、2800亿元、1645亿元和370亿元;发展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批发与零售、涉海金融等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0%、12%、10%以上;壮大市场主体,到2022年,涉海企业上市数量突破8家。

  “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硬仗”将重点发展重大平台,到2022年,力争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建成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超算中心、海洋系统模拟设施等大科学装置群初步形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到2022年,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总数分别达到10家和30家,海洋人才总量超过4.5万人;加快成果转化,到2022年,涉海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00件,海洋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30亿元。

  “高水平对外开放硬仗”将着力打造开放高地,探索建设青岛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通道,到2022年,新增远程直航国际航线10条,新增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5条;打造开放平台,到2022年,新建3—5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新增10个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活动)。

  “海洋港口提质增效硬仗”将加快泊位建设步伐,到2022年,总泊位达到1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3个;稳步提高港口吞吐量,到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硬仗”将加强岸线保护,到2022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加强海湾整治,到2022年,全市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805平方公里,黄海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一类、二类比例保持在95%以上,胶州湾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70%以上。

  “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硬仗”将实施海洋文化基因挖掘工程、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海洋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海洋文化产业提质工程、海洋教育推广工程,到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取得重大进展,海洋文化全面振兴,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明显提升。

  13个细分行业绘就蓝图

  青岛编织起一个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并制定了13个细分行业的“攻坚图”。

  其中,海洋船舶业将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制造,提升总装建造、技术服务、关键系统和设备自主配套能力。

  海洋设备制造业将着力提升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发展深远海渔业装备制造,突破船用动力系统与关键配套设备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研发制造服务能力。

  海水利用业将着力发展海水淡化专用膜及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海水淡化在工业、市政、海岛用水等领域规模化利用,建设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海洋化工业将着力发展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发展基础化学原料、医药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和日用化学品等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品,开展盐化工循环化改造,实现盐化一体化绿色发展。

  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将着力实施海洋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突破重防腐涂料和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与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海洋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海洋渔业将着力发展深远海抗风浪网箱,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提升远洋捕捞能力,聚焦规模化海底造礁和立体生态养殖工程,强化渔业资源养护。

  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将着力发展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业集中度高的大型水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海洋水产品加工及配送企业链,建设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特色海产品加工基地。

  海洋生物医药业将着力重点发展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化妆品等6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向国内外知名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促进海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滨海旅游业将着力整合和优化现有滨海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旅游线路和体验产品,发展海洋主题公园、邮轮游艇、帆船运动、海岛生态游。

  海洋餐饮业将着力推进海洋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大众化和规范化发展;支持骨干餐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组建餐饮企业集团;规划建设一批集餐饮、酒吧、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餐饮综合体,发展海鲜特色餐饮休闲街区,打造地标性餐饮集聚区。

  海洋交通运输业将着力引进国际航运企业,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集装箱物流、供应物流、航运交易,提高国际集装箱中转比重,推进港口向贸易服务升级。

  海洋批发与零售业将着力培育批发与零售业领军企业,支持大型连锁企业通过直营、特许加盟、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引进一批辐射能力强的涉海商品批发交易市场、集散能力强的电商平台。

  涉海金融业将着力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涉海金融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类金融机构、海洋产业基金、海洋装备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业态,推动涉海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完善涉海金融服务体系。

  总投资7000多亿元重点项目商机无限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青岛这轮“海洋攻势”的基石。根据行动方案,青岛建立海洋经济重点建设项目表,包含项目238个,总投资7673亿元。

  其中,船舶与海洋设备产业集群领域包括大型综合试验船等6个海洋船舶业项目,智能航运先行示范区等14个海洋设备制造业项目,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等5个海水利用业项目。

  海洋化工与涉海材料产业集群领域包括山东乐化集团蓝谷总部基地项目等4个海洋化工业项目,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青岛产业化基地等9个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项目。

  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领域包括国信现代海洋牧场项目等4个海洋渔业项目,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2个海洋水产品加工项目。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领域包括青岛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修正(青岛)中国海洋科技谷项目、步长山东医药产业园项目等18个海洋生物医药业项目。

  涉海服务业集群包括中苑码头旅游项目等45个滨海旅游业项目,青岛海天大酒店改造(海天中心)工程项目等16个海洋餐饮业项目,香港西路52号企业总部中心等30个海洋交通运输业项目,青岛海洋国际贸易中心等18个海洋批发与零售业项目,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等46个海洋科教服务业项目,国际科创总部基地等21个涉海金融业项目。

  国家级海洋创新平台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2015年6月正式运行,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系统性、集成性科技创新,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建成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地、代表国家海洋科技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

  实验室汇聚全国优势海洋力量组建了8个功能实验室,5个联合实验室,在建3个联合实验室。已建成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正在建设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平台、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平台、海洋分子生物技术公共实验平台。

  国家深海基地

  国家深海基地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作为一个集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设备改造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深海中心已经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作业办法,为有效加深我国对深海科学的认识、更好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及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领域的影响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017年,“海龙二号”、“潜龙一号”深潜器入驻深海中心,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形成“三龙”聚首。2019年初,“蛟龙”号完成大修与技术升级,全力备战2020年环球航次。未来,正在进行海试的“海龙11000”、“潜龙三号”无人潜水器也有望入驻深海中心,“三龙探海”协同作业的深海科考模式即将成为现实。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其他12家研究机构共同设立,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目前,由9艘在役科学考察船组成的共享科考船队、4个野外观测站点和3个海洋观测网组成的综合立体观测系统,成为海洋大科学中心的支撑平台。

  海洋大科学中心面向开拓交叉前沿领域、建设美丽健康海洋、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需求,依托设施集群、组织大团队协同攻关,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9-05-22/6361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