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发展探究:进入“十三五”以来的新进展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05-15 17:23:49 

  原标题:海洋科技发展探究之一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新进展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总体较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的指引下,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着提升,海洋科技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海洋领域共有1个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部属重点实验室。我国海洋科研实力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得到快速发展。全国拥有海洋科研机构近200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超过3.5万人,每年增长近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占7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半数以上。每年完成海洋科研课题近2万项,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课题所占比重超过70%。每年海洋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超过1.7万篇,出版海洋科技着作350多种,拥有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万件。截至目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共有37艘成员船。我国海洋领域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海洋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调查观测能力显着增强

  我国的海洋观测和监测技术已有所突破,形成了一定的海洋监测关键技术,发射了海洋水色遥感卫星,已形成卫星遥感海洋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了沿海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示范试验系统。

  船基海洋动力环境观测技术发展迅速。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6000米深高精度CTD剖面仪、船用宽带多普勒剖面测量技术、声相关海流剖面测量技术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初步实现了产品化。

  海基监测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个水下观测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验收,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BOX-Argo历时5年研发完成,我国成为全球第6个公开发布类似数据产品的国家。我国在南海马尼拉海沟平行线上,首次同时布放两套海啸浮标,形成海啸监测“双保险”,标志着我国建成南海海啸浮标监测网。

  海底科学观测网技术发展较快。2017年5月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成后,总体水平将达到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海底观测研究设施,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建成一座开放共享的重大科学平台。

  海洋遥感观测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高分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完善了我国海洋卫星体系,是我国卫星海洋应用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海洋一号C星、海洋二号B星、中法海洋卫星的发射成功,大大提升了海洋卫星的探测手段、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海洋立体四维观测能力。

  我国区域海洋环境立体观测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范围实现了国家管辖海域全覆盖,对渤海、典型海湾等重点海域开展了专项监测,并拓展至与国家权益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其他海域。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南沙、西沙、北礵和嵊山4个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系统,初步形成了从南海南部至东海海域上空温室气体的监测网,积累了大量海洋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连续监测的经验和数据,为建成全国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海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支拥有20多艘船规模的“深水舰队”,具备从物探到环保、从南海到极地全方位作业能力。我国自主投资建造的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规模化、全系列作业能力形成。“蓝鲸1号”交付使用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平台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海洋石油162”交付使用,该平台是世界上功能最完善的海上移动式试采装备。我国海洋科考装备“海斗”号无人潜水器、自主研制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海底地震仪等在国内外深海海域探测中各显神通,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东方红2号”完成万米深海科考,成功获得了水深1.05万米处的水样,完成从水深7000米到4500米的沉积物取样,标志着我国万米全海深科学观测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多点突破

  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科学家提取加勒比海野生海参全能干细胞肽研发成功肿瘤免疫力再生剂。全能干细胞肽能快速提升人体白细胞和血红细胞数量,可与医学界公认最严苛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媲美。

  在海水淡化方面,我国自主研发建成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线,将反渗透膜生产线、界面聚合生产线国产化,制膜速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

  在海洋能利用方面,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持平。海上风能利用发展较快,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潮汐能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波浪能发电技术基本成熟,正处于商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潮流能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特色产品。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首批6台风机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我国首个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重大突破。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生产下线,标志着我国已掌握大型海上风电设计制造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LHD-L-1000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3.4兆瓦,是中国自主研发生产装机功率最大的潮流能发电机组,也是世界上装机功率最大的潮流能发电试验平台。该项目成功破解了海流能稳定发电的技术难题,是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潮流能发电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海流能发电并网的国家。“海浪发电机”——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和整套装备设计,不仅获得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3国发明专利授权,还获得了法国船级社的认证,标志着这一技术具备了产业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技术条件。

  (作者单位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9-05-15/6331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