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支点立在海洋 ——专家谈江苏海洋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9-04-01 17:13:58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优质的港口资源和滩涂资源。同时,江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资源,也成为沿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以来,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由2009年的2717.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21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2.98%,比全省同期GDP平均增长率高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 本报记者 张向冰

优化沿海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纵观江苏沿海高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如何优化沿海地区创新平台布局,并充分发挥重大平台对创新发展的承载和支撑作用,是摆在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江苏省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郝宏桂表示:“深度整合并融合国内外省内外涉海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人才,培育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重点的智慧产业,建设有江苏特色的海洋创新模式,注重区域科技深度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地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侧重于技术消化吸收与生产环节,对实现江苏海洋经济跨越发展大有裨益。”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昭乙表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与上海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苏沪合作共建国际化创新平台,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围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从昔日海洋经济“洼地”,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江苏离不开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以产业园区、生产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渔业为重点的产业新体系,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沿海产业集聚发展带,特别是要推进海洋经济科技园区、重大载体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各自的优势。”郝宏桂说。

对此,蒋昭乙认为,应依托沿海经济带制造业基础优势,立足海洋特色资源和海洋开发需求,积极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实施海洋生物医药技术重点突破计划,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重要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工程,大力开发新型海洋蛋白、多糖、多肽类创新药物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制品,积极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化妆品和海洋生物材料。加快海洋船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以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为重点,提高海洋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加快发展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工程辅助用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海上风电安装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智能航行系统、船用柴油机、电力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件,推进军民船舶装备科研生产融合发展和成果共享。

沿海发展规划 确定方向目标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指出:江苏沿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环保装备等行业。培育全国重要的医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形成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鼓励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高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能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发电(含核电)装机占江苏沿海地区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郝宏桂认为,构建沿海新兴产业体系,首先要探索现代海洋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新模式可采取差别化战略,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客观分析江苏沿海地区自然资源基础、消费需求,避免低水平的盲目模仿,不能用环境换效益。发展方式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发展传统海洋优势产业;加大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与科技力量投入,以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由外延扩大向注重产业质量转变,由分散化碎片化向集团化规模化转变,由传统海洋产业模式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同质化向差别化的战略转变,建设良种化、集约化、生态安全的产业发展模式。

蒋昭乙认为,江苏沿海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海洋经济发展重心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以海水利用、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和海洋工程等技术为依托,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以港口、港区和港城开发为依托,积极推进港口集运输通道、内陆和沿海开放口岸以及港城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进而带动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科教服务和港口贸易等海洋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水产品养殖基地,延伸发展保健品和冷鲜食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业。

构建陆海生态安全新格局

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构筑以陆海生态控制区共同保育,生态廊道良性交互,山地、丘陵、平原、海岸、海域共同支撑的陆海生态安全体系,是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重要、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管制范围,全面实施红线区开发活动分区分类管理,推进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代表性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

蒋昭乙表示,应建立以典型珍稀动植物为重点的天然生态保护带,加强陆海统筹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修复,健全跨陆海生态监测和管控机制,促进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应积极实施海洋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的新举措,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加强近海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现代海洋产业向低碳经济模式发展,抓住江苏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机遇,拉伸海洋产业链条,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引进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海洋经济系统形成稳定的动态结构。”郝宏桂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04/01/c1005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