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瑞:保护海洋生态 挖掘人文资源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03-07 16:49:10 

 原标题:保护海洋生态挖掘人文资源实现绿色发展——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

  “广东是海洋大省。我们正在努力扩大自然岸线长度,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的实现,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就保护自然岸线、海岛保护与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等话题接受了《中国海洋报》记者的采访。

  努力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

  在全国沿海省区市中,广东拥有的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排名第二,海岛数量第三。

  2017年,《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广东成为我国首个省级海岸带规划编制试点省份。《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85%等指标。

  谈到自然岸线,许瑞生显得很心痛。他说,过去几十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代价,资源浪费,环境遭到破坏,很多自然岸线损毁。生态环境恶化,城市防灾减灾等面临挑战。事实证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如今,在自然岸线保护上,广东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在理念上的最大转变。”许瑞生说。为做好试点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广东一直在开展自然岸线的软化工作,主要通过红树林的种植和再培育来实现。

  “我们将红树林的种植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据许瑞生介绍,广东省目前正在推动自然资源部门与住房建设部门工作上的衔接。同时,对原来受到破坏、衰退的红树林地区,广东也在组织红树林的再培育。

  挖掘海岛特色在保护中利用

  广东有近2000个海岛。海岸带,既包括陆域、海域,也包括岛屿。“保护自然岸线,不能忽略岛屿。”许瑞生说,“海岸带资源非常脆弱,一旦被损坏,再恢复就很难了。”

  海岛的保护与利用,广东江门上下川岛的发展模式值得一提。

  上下川岛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而上下川岛不仅仅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同时深挖人文资源,提升旅游品牌的内涵。据悉,早在北宋时期,江门是国外朝贡船只停靠之地,位于江门台山的上川岛东面的乌猪山曾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上下川岛是葡萄牙人早期对华贸易的据点。

  “海岛发展,切忌面面俱到”。许瑞生说,只有找准特色,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才会做出精品。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建设很重要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注重人文湾区的建设。”许瑞生说,建设人文湾区,要充分挖掘粤港澳三地有共同归属的人文资源,塑造东西方文化共存的湾区。例如,孙中山在广州、中山均生活、工作过,在澳门、香港也留下过足迹。“大湾区里这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文资源很多,需要挖掘和整合。”

  再比如香港培正中学,创立于广州,发展于香港。“这其中的故事如果深入挖掘的话,对香港青少年认识祖国,了解国家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许瑞生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9-03-07/5957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