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

来源:蓝色长岛   发布时间:2019-02-26 16:38:44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

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通知,发布《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

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军民融合、民生改善协同发展,加快海岛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指出,烟台市政府要认真履行《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全面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落实《规划》提出的试验方向和重点任务,确保实现各项任务目标。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在项目安排、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资金扶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建立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做好有关重大发展政策的协调落实,加强对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指导,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和督促检查,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建设实施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基础环境

第一节 优势条件

第二节 发展基础

第三节 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试验方向

第四节 任务目标

第五节 空间布局

第三章 突出生态保护

第一节 强化海陆环境保护与修复

第二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应急体系

第四章 推进绿色发展

第一节 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二节 优化提升现代渔业

第三节 培育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第五章 深化军民融合

第一节 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第二节 推进设施服务共建共享

第三节 加强应急保障联动建设

第六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打造综合交通网络

第二节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第三节 建设智慧网络体系

第七章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第一节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三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节 加大财税投融资支持

第三节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第四节 强力推进规划实施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让良好生活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长岛是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海防要塞,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海上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长岛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山东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军民融合、民生改善协同发展,加快海岛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2017〕30号),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长岛151个岛屿和所属海域,岛陆面积5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4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7.8公里。规划期为2018—2025年,展望到2035年。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基础环境

长岛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海岛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第一节 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独特。长岛地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南倚蓬莱,北邻旅顺,西守京津,东望日韩,整个群岛纵列于渤海海峡,南北长72公里,东西宽30.8公里,约占渤海海峡宽度的3/5,是进出渤海必经的“黄金水道”,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生态环境优良。长岛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渤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海上聚宝盆”和“海洋环境的晴雨表”。天蓝海碧,林秀崖险,自然风光秀美,林木覆盖率达到54%,对区际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调节功能和涵养作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2.5℃,年均降水量545毫米,素有“海上仙山”“天然氧吧”之称。

海洋资源富集。长岛拥有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处,是著名的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海洋动物282科650种,盛产30多种经济鱼类和200多种贝藻类水产品,是我国海上物种的“博物馆”。长岛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斑海豹洄游地,年途经候鸟320多种,种类约占全国的22%;年栖息太平洋斑海豹400余只。海上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岸风光独特,素有“海上盆景”之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我国唯一的海岛型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北方最美的群岛”。

文化底蕴深厚。长岛渔俗文化在中国北方具有较强代表性,“长岛渔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896年的庙岛显应宫是我国北方最古老、最具影响的妈祖官庙,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并称为“南北祖庭”。距今6500多年的北庄史前遗址是中国渔猎文明的代表,被考古学家称为“东半坡文化遗址”。距今约19亿年的海蚀、火山等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第二节 发展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长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2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55元,分别增长7.8%和10.6%。旅游业支柱地位持续强化,年内接待海内外游客38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3.5亿元。海水养殖处于领先地位,生态养殖规模达到77.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5.7万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长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补植造林5000亩,改造城市绿地17万平方米,拆除岛岸线破旧建筑53万平方米,恢复整治岸线20公里,整治破损山体11处,建成日处理能力120吨的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1处,建成和在建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15处。

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长岛建成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站18处,日淡化能力3679吨。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的跨海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完成110千伏邱长二线、35千伏砣大二线等海缆工程建设,全域35千伏及以上电网双回路供电网络基本形成。南北长山大桥、7处千吨级陆岛交通码头等建成使用,“十二五”以来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公路78公里,更新交通运输船舶24艘,陆岛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双拥共建传统历史悠久。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社会文化基础深厚。长岛创出了全国第一台拥军彩电、第一座拥军楼等七个全国拥军第一,七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走出了一条“海岛共建、成果共享、军民共赢”的融合发展之路。现有拥军志愿者队伍220支、3000多人,形成了“共建美丽海岛,同铸钢铁要塞”的政治名片。

第三节 机遇挑战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这为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长岛作为知名海洋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发展潜力巨大。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三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岛保护发展。1984年和2002年,先后召开海岛工作会议和现场办公会,给予长岛政策支持;2012年,出台了《长岛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2017年,出台了《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同时,岛上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干事创业的高涨热情,为长岛加快保护发展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

从制约因素看,一是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受大风、大雾等天气影响,蓬长航线每年全天停航15天左右,北五岛、西三岛每年停航80余天。除南北长山岛外,其他8个有居民岛屿主要依靠海水淡化,饮水质量不稳定。二是岛屿生态系统脆弱。森林植被树种单一,部分山体裸露残损,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溢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已给长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多亿元。三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卫生医疗机构、“三支一扶”招聘计划难以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职现象比较突出。四是民生事业保障压力大。随着各类支持民生政策相继出台、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财政刚性支出压力逐年加大,等等。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把固防守疆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以体制创新、模式探索为重点,强化政策保障,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环保、宜居宜游、美丽和谐的新海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珍惜生态环境的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和物种的脆弱性、不可逆性,按照国家公园标准,全面加强海陆生态保护和修复。停止一般性加工项目进岛落户,禁止新上各类工业项目。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相关立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创新、用地用海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探索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海岛发展新路径。

疏控人口,和谐发展。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和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异化人口发展政策,严控人口增量,优化人口布局,逐步减少有居民岛数量,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提升海岛生态承载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军民共建,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与海防战备设施同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海防作战守卫能力同步提升,海岛群众与海防官兵生活条件同步改善,推动军地双方共建美丽海岛、同铸钢铁要塞。

第三节 试验方向

建设蓝色生态之岛。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新模式,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为重点,加快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范例,打造“碧海青山”国家品牌。

建设休闲宜居之岛。探索“海洋+”、“生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挖掘“百年渔俗、千年妈祖、万年史前和亿年地质文化”文化内涵,创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富有魅力的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海上仙岛”度假胜地。

建设军民融合之岛。探索海岛共建、成果共享、军民共赢的路径模式,推动长岛保护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军队保障社会化、军民互促一体化的特色海岛,打造“固防守疆”海岛样板。

第四节 任务目标

到2020年,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山体、海岸、林地、岸滩等资源得到保护修复,南北长山岛裸露山体和地质灾害治理基本完成,修复山体生态面积20余万平方米;森林抚育4000亩,恢复和保护湿地464公顷,自然岸线占比不低于85%。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以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海洋文化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旅游度假区和5A旅游景区。

到2025年,综合试验区基本建成。海陆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大气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大于60%,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态岛。争取设立海洋类国家公园。

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文明岛,成为国际海岛保护发展的典范,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

专栏1: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主要指标

第五节 空间布局

立足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全域统筹、陆海统筹、城乡统筹、节能减排统筹,合理确定保护与建设布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等设施,划定永久保护岸线、生产生活岸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生态红线,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用海布局,推动形成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三大功能区。

生态涵养区。重点包括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及附近海域,岛屿总面积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08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6.9平方公里、缓冲区1.05平方公里、实验区6.523平方公里)。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外来人口进岛落户,支持自然减员,探讨实施生态移民,鼓励北五岛居民到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居住、生活和就业,逐步减少驻岛人口数量,恢复海岛的原始地貌、植被覆盖。科学保护自然景观和海洋生物,严格禁止各类建设项目,鼓励离岸深远海规模化确权,科学布局人工渔礁和海底藻场,打造海洋牧场生态方,恢复海洋自然生态。根据各类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和范围界限,加大海洋种质资源和生物物种的保护力度。

休闲度假区。重点包括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及附近海域,岛屿面积16.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不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3.9平方公里、缓冲区0.986平方公里、实验区9.655平方公里)。控制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现有人口规模。坚持“一岛一特色、一岛一聚集”,一座海岛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建设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海岛小镇,做到建筑景观化、特色化。统筹自然生态资源、传统村落资源、海洋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渔家风情组团、海岸休闲组团和海上环游组团,形成功能完善的旅游产品集聚区。优化南长山岛、北长山岛空间结构,科学规划公共服务区,实施绿化、美化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妈祖文化影响力,将庙岛打造成北方妈祖文化的交流中心。做好大黑山岛、小黑山岛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地质构造、史前文化等科考研究基地。科学确定旅游承载量,建立进岛游客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岛外车辆进岛。

运动观光区。重点包括南五岛和北五岛之间的无居民岛屿及周边海域,岛屿面积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2.5平方公里(不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3.3平方公里、缓冲区0.027平方公里、实验区1.088平方公里)。坚持保护优先,岛海统筹布局,完善旅游设施,加快提升旅游功能,丰富旅游线路、旅游业态,增设旅游体验项目,开发旅游新品种,提高旅游品位层次,推动旅游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打造“海上石林、海鸟天堂、海豹乐园”长岛旅游品牌和国家级海洋运动基地。

第三章 突出生态保护

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长效机制,加大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等进行保护或修复的补偿性投入,统筹实施山水林海岸城全域系统保护修复,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功能明确、管控有效的生态综合保护体系。

第一节 强化海陆环境保护与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作用,统筹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岛群岛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控要求,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环境承载力调控、环境质量底线控制等环境引导和管控要求。落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勘界,树立界碑界桩,有步骤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

修复整治损毁山体。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相关规定,加强裸露山体生态治理,进行全域生态保育,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持海岛原有地形地貌。对地质遗迹和易发生地质灾害有居民岛的30处山体进行勘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修复整治海岛岸线。实施海岛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拆除岸线破旧建筑,严禁违法开采、捡拾岸线球石,还原保护岸线自然状态。重点建设护岸和防潮堤工程26公里,减轻海岸侵蚀,保护海岸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选择适合海岛生长的抗病耐旱树种,加大对新造林地管护抚育力度,努力恢复植被原貌,美化海岛环境。提升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开展荒山、道路、村庄绿化美化,植树造林8000亩,其中改建造林5000亩,建设绿色通道60公里,美化村庄40个,修复裸露山体17处。强化营林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树种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对居民区附近和主要风景区,增加观赏树种,适当配置其他彩色树种,营造四季彩色林带,提高景观效果。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除必要的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外,停止围填海活动,逐步清理围海及陆基养殖设施。科学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群,控制近海养殖密度和养殖面积,开展生物种群修复,严格禁渔期管理,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布局养殖用海区域,建立海洋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加强海水水质监测,减少养殖对水质的影响。发挥藻类、林木的固碳、汇碳功能,加快发展碳汇产业。

统筹陆海环境整治。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将港口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规划,提高船舶和港口防污设备配备率,提升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等处理能力。实施船舶压仓水管理,严格控制船舶、港口倾废排污。积极推广污水集中处理,分步推进有居民岛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理非法排污口,强化直排海污染源监管。推动岛内垃圾离岛处理,支持海产品骨干企业在岛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严格落实禁燃区污染防治规定,加强城市扬尘、锅炉废气综合治理,支持海水源和地热源开发利用,探索实施城区供暖煤改电、煤改气,机动车油改气、油改电工程,船舶推广使用低硫油和岸电,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

保护生物种群。通过风机拆除、封山育林、海底森林营造、增殖放流等手段,建设和管理好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为鱼类、海豹、鸟类等生物种群的繁衍生息创造良好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逐步消除高污染、高破坏性海水养殖品种。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减少外来物种对长岛渔业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负面影响,保护长岛生物资源的原生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集中集约利用海域资源。科学布局用海区域,改变粗放用海模式,将城镇、港口、休闲旅游设施、海洋牧场等布局与海域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水平。

节约利用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行取水、供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方式,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积极推进雨水集蓄、海绵城市建设,扩大涵养水源,防止海水入侵。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目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积极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应急体系

推进山东管辖渤海海域溢油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卫星遥感、航空监视、船只巡视等多方位立体船舶溢油监视监测网络,支持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设备库建设,提高海上溢油灾害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溢油事故处置联动协调机制,打击船舶违法排污和船舶大气污染。整合长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长岛海洋预报服务站功能,支持长岛渤海海域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系统纳入国家海洋中心站建设规划。推动“透明海洋”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建立以海洋观测站和浮标为主的海洋灾害观测预报体系。加强风暴潮、地震等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第四章 推进绿色发展

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总要求,立足长岛特色和优势,推进生态旅游、现代渔业、海洋文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转型发展。

第一节 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业

推动旅游业态提质换挡。引入国际自行车、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推出竞走、越野跑等项目,打造全国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加快海上游营运船舶提档升级,开通长短结合、辐射各岛的海上旅游航线,重点发展游船、潜水、轻艇等体验型旅游和游艇、帆船等竞技型海上运动。积极培育邮轮、研学等旅游新业态,开发推广海洋牧场、海防军事夏令营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海钓、岛钓旅游,打造中国北方知名的休闲垂钓目的地。

加快提升旅游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高端度假酒店,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探索发展旅居融合的产权式度假酒店。推动“渔家乐”改造升级、集群化发展,打造精品民宿。统筹推进“智慧旅游”规划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专线车、旅游观光巴士和观光电瓶车,支持发展共享电动汽车、共享单车。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扩建一批A级标准旅游厕所。

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突出“海上仙山”主题品牌,通过举办具有海岛特色的节庆、赛事和展销活动,打造长岛生态旅游特色知名品牌。增设观鸟、猛禽环志科普等生态旅游项目,设计具有海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海岛森林氧吧、海珍品美容保健等项目,培育海岛养生度假品牌。搞好策划推介,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生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突出生态旅游重点区域。按照政府统筹、特许经营的方式,集约发展岛屿旅游。以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长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为依托,重点打造九丈崖、月牙湾、万鸟岛、望夫礁等景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的集聚区。支持蓬长龙旅游一体化发展,构建一体化旅游营销平台和发展协调机制,探讨设立综合旅游开发公司,支持在蓬莱和龙口建设长岛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第二节 优化提升现代渔业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发挥各类保护区的功能作用,严格按照划定的范围界限进行保护管理,确保生态系统安全。保护好皱纹盘鲍和光棘球海胆、许氏平鮋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栉孔扇贝、魁蚶等6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培育优良品种。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为重点,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设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和水产种业基地,提高良种培育能力。到2020年,新增1处省级以上水产原种场,培育建设3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基地。

建设海洋牧场。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信息化物联网等智能设备为支撑,科学布局现代化海洋牧场。重点突破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等装备化建设,实现海水养殖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推进近岸渔业向离岸深海发展,叫响长岛海参、鲍鱼、扇贝、海带等标志性品牌,建设优势海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和优质海洋食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科学布局建设各类海洋牧场25处。培育建设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4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

发展休闲渔业。推广“旅游+渔业”模式,开发渔区观光、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渔业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游钓业,支持重点企业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海钓俱乐部或海钓基地。统筹推进投放新型礁、放流恋礁鱼、建造标准船、美化海岸线、提供餐饮救助等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成大钦岛、南长山岛2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和50艘标准海钓船。

第三节 培育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传承海岛传统文化,保护性修复北庄遗址、猴矶岛灯塔等历史遗存,保护经典海草房、典型军营等文化文物资源。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研究创新砣矶砚、木帆船、刺绣、渔家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弘扬新时代海洋文化核心价值观,抓好海岛特色文艺作品创作,打造海岛影视拍摄基地和艺术创作基地,规划建设渔业文化展示平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改造,启动美术馆、规划馆建设,新建一批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展示场所。培育一批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建设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塑造长岛海洋文化品牌,创新办好中华妈祖文化节、世界海岛经济论坛、北方渔俗文化节等活动,开发长岛渔号、长岛秧歌等文化展示体验产品。

第五章 深化军民融合

把“固防守疆”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共建共享新局面,加快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发挥红色文化滋养作用,用红色文化引领驻地军民价值取向,集聚军地协同发展正能量。积极与军队和有关部门协商,对军队闲置营房、训练基地、医院等国防设施进行策划重组,筹划建设守岛建岛事迹纪念馆、国防教育和退役老兵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蓬长红色旅游走廊及伤残军人和革命烈士遗属医养康复基地等。驻军要充分发挥“小教员”“校外辅导员”作用,积极支持当地学校开展军训活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会、进家庭“四进”活动。

弘扬“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海岛精神,宣传“十二个老兵”情系海岛、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学习“拥军第一村”、“拥军七姐妹”、拥军模范等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长岛优良革命传统,加大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工作力度,提高优抚保障服务水平。驻军要充分发挥人员和设备优势,积极参与扑救森林火灾、抗击风暴潮、海上抢险救灾、百姓急病救治和紧急避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二节 推进设施服务共建共享

坚持军需与民用一体、保护与战备兼容的原则,统筹推进国省道改建、陆岛交通码头改造、直升机场等交通项目建设。共同推进通信管道、光缆线路、卫星地面接收等信息设施建设。充分保障军队生活服务、物资储备、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等需求。加强部队医疗机构、地方医院、卫生院和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交通、供暖供气、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构建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军粮供应设施,合理布局车船油料保障设施,实现海岛民生、驻军保障同步提升。

第三节 加强应急保障联动建设

整合军地双方应战应急资源,加快推进长岛海上搜救中心建设,依托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直升机停机坪、南隍城岛救助码头等军地海空一体救援和救助设施,加强与周边地区安全管理和救助协作,形成区域联动的监控搜救体系。实施山东省本级低空预警系统项目,提升防空和海上抢险救灾能力。统筹建设长岛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基地,优化观测站点布局,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应急保障效率。

第六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原则,注重景观协调,增强观瞻效果,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强化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支撑。

第一节 打造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长岛港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建设,新建改建16个客运、客滚泊位,配套新建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协调推进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完善长岛北部岛屿交通基础设施。支持省际海上交通航线开发,先期开通长岛—旅顺航线,提升通航能力。争取北长山、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渔港及砣矶岛避风锚地列入农业部渔港建设及升级维护改造规划。

扩大国省道覆盖范围,南长山岛城区外围道路全部按国省道道路补助标准进行建设。改造城区主次干道,有条件的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争取将国防公路建设工程列入国家交通战备发展规划。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建设环渤海水上低空飞行基地,积极争取开通环渤海水上飞机航线,提高岛际交通配套能力。实行车辆“双控”,岛外机动车辆禁止进岛,岛内机动车辆以2017年保有量为峰值只减不增,鼓励更换新能源汽车。

第二节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加强供水管网改造、海水淡化、雨水集蓄利用、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保护能力。建设西三岛和北五岛35千伏电网双回路双主变电网工程及北四岛微电网项目。推进35千伏砣大一线改造工程。分步实施气化长岛项目,加快燃煤替代,尽快淘汰燃煤设备。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供应和新能源绿色公共交通体系,科学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和储气站。实施智能微网群协调控制示范工程,增强微电网对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改扩建现有热力厂,增加供暖面积。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和新建小区推广海水热源和地热源供暖。完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和无害化处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污水收集和中水管网配套,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升级改造南北长山岛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等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规划建设,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面达标排放。

第三节 建设智慧网络体系

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建成信息网络和云应用平台,实现10个有居民岛高速宽带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示范和整合应用,积极推进长岛物联网示范工程。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制定长岛旅游信息公共服务方案和标准,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分析的大数据统计系统,建设景区电子票务、电子导览系统。完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建立长岛海域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海域使用动态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水产品市场行情和渔需物资供求等实时监控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以及生物活动监测系统,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第七章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以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安居乐业为目标,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岛社会民生保障水平,打造更具幸福感的宜居海岛。

第一节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结对帮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支持长岛职业中专建设海洋类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大贫困家庭、失业人员、退伍军人职业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培训、请进来辅导和定向培养等方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长岛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相关设施建设。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建设综合实践特色学校。改造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建设民办幼儿园。

第二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支持长岛人民医院更新大型医用设备,改进远程会诊系统。推进卫生院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医疗急救体系,将大钦岛急救站建设成为覆盖北五岛的急救中心。开展空中医疗救援服务,提升海岛医疗救援综合保障水平。建设综合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提供高效的诊疗服务。支持长岛医疗机构与省、市相关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省、市医疗机构每年派驻专家到长岛坐诊、巡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第三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制度,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出台税收优惠和担保贷款支持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渔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等。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规范完善企业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加快企业年金发展步伐,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扩大大病保障范围,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加大对重病、重残等特困家庭的救助力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院,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三房合一、租补分离”模式,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充分借鉴国内外海岛保护发展经验和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统筹推进相关行政区划调整。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推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研究整合、重组试验区内各类保护区功能,改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多头管理体制,建立生态资源环境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试验区内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保护和管理。理顺蓬长航线管理运营体制。开展生态GDP考核试点。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二节 加大财税投融资支持

加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向长岛倾斜,每年不低于1亿元,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支持长岛生态建设与保护。2018-2020年,省级每年安排长岛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亿元,由省财政给予贴息补助。对长岛义务教育、居民养老、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支出缺口,省市补助比例由80%提高至100%。烟台市统筹解决长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部分。

加大公益类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对长岛生态保育、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予以统筹解决。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等基建类资金,对长岛给予重点倾斜。长岛海水淡化项目用电暂按居民合表电价执行。

加大投融资支持。支持长岛组建休闲度假岛建设投资公司,由烟台市牵头设立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基金,推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育、海岛旅游等项目加快建设。省旅游发展基金、省滨海旅游发展基金等,对长岛优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育等项目,优先纳入PPP项目库。支持外资参与交通、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放宽人才招引通道。统筹考虑年度自然减员和流出人员实际情况,在编制员额内优先保障用编进人,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招聘具有长岛或者周边地区户籍人员。从2018年起,将长岛列入省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积极争取教育部将长岛列入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依托山东省免费医学生、师范生教育项目,增加面向长岛就业的招生计划。

提高驻岛人员待遇。鼓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支持长岛逐步提高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标准。落实烟台市外来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标准足额发放购房补贴。

加大干部双向交流。从省市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熟练的干部和高层次人才到长岛脱产挂职,挂职期限为1-2年。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到长岛创新创业,开展渔业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大长岛干部对外交流力度。

第四节 强力推进规划实施

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落实各类保护区、功能区等有关制度规定,尽快出台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的条例,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健全推进机制。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召集的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推进规划政策研究和落实。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政策保障,统筹推进规划实施。

强化协调配合。省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烟台市人民政府要统筹市级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考核,推动各项政策事项落实。要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年度任务目标,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

区位示意图

空间布局示意图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baidu.com/from=1019023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2%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8.1_3_537/baiduid=0E40ACABE08E98216468581E81F74EB7/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1402346610237961156&order=1&fm=alop&isAtom=1&is_baidu=0&h5ad=0&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title=%E9%95%BF%E5%B2%9B%E6%B5%B7%E6%B4%8B%E7%94%9F%E6%80%81%E6%96%87%E6%98%8E%E7%BB%BC%E5%90%88%E8%AF%95%E9%AA%8C%E5%8C%BA%E5%BB%BA%E8%AE%BE%E5%AE%9E%E6%96%BD%E8%A7%84%E5%88%92-%E6%97%85%E6%B8%B8%E5%BF%AB%E8%AE%AF...&hwj=1613460285965656&dict=32&wd=&eqid=9e3d45d46d1cf000100000015c2fe175&w_qd=IlPT2AEptyoA_ykwqR5cyReu_lJVhocpsioXlQzS-B9sNOA5MC6asH8inQN7adQTvxx6AsM0WXq&tcplug=1&sec=35422&di=e668f886934c32ea&bdenc=1&tch=124.137.174.191.17.7544&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ytU3zWb953ybrWxBdUnFWCe0SbMG6H9u_&clk_type=1&l=1&baiduid=0E40ACABE08E98216468581E81F74EB7&w=0_10_%E9%95%BF%E5%B2%9B%E6%B5%B7%E6%B4%8B%E7%94%9F%E6%80%81%E6%96%87%E6%98%8E%E7%BB%BC%E5%90%88%E8%AF%95%E9%AA%8C%E5%8C%BA%E8%A7%84%E5%88%92&t=iphone&from=groupmessage&ssid=0&uid=0&bd_page_type=1&pu=usm%402%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8.1_3_537&clk_info=%7B%22srcid%22%3A1599%2C%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t%22%3A1546641841753%2C%22xpath%22%3A%22div-article-header-div-a-h3%22%7D&sfOpen=1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