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当首席!“雪龙”再闯阿蒙森海,这儿比月球背面还神秘!

来源:观沧海   发布时间:2019-01-11 18:11:00 

近日,正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驶离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奔赴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调查。

image.png

1月8日,在前往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调查的途中,受南下强气旋影响,“雪龙”遭遇了起航以来最恶劣海况。途中红色三角为“雪龙”号,船舶北侧螺旋云带为强气旋。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可,担任此次考察船基首席科学家,这是我国南极科考史上首次由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

地处地球最南端的南极阿蒙森海有何特殊之处,需要配备如此“豪华”的阵容,不远万里开展综合调查和研究?

这是世界上最少人问津的海域。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历史上,曾有美国、韩国等少数国家在夏季对该海域开展过研究。人类至今对这片海域知之甚少。如果把阿蒙森海比作月球,那么阿蒙森海的深海就像月球背面一样神秘。

image.png

早在2016年1月,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所获数据弥补了中国在该区域研究的空白。

image.png

2016年1月30日,科考人员将岩芯从重力柱状取样器中取出。

2018年3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再次赴阿蒙森海进行科考调查作业。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一区域进行海洋综合调查。

image.png

科考队员进行舯部甲板布放CTD(海水温盐深剖面仪)采水作业。

开展阿蒙森海调查,对了解南大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今年的考察中,科研人员将在阿蒙森海开展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调查,包括全剖面综合观测水温、盐度、深度、流速、流向、溶解氧、叶绿素等要素;开展锚碇潜标的回收,获得阿蒙森海不同深度层次的温度、盐度连续观测数据;开展走航断面多要素调查,包括走航海表温盐、海流观测、走航气象观测和抛弃式观测等,为中国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的奥秘积累样本和数据。

此次领衔大洋科考的陈大可院士曾开发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预测模式,刷新了人们对厄尔尼诺可预测性的认识。他说,极地科学处于地球科学的最前沿,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变化的关键所在。除去潮汐,全球大尺度的大气和海洋运动都是由极地和热带之间的温度梯度决定的。热带代表热的一端,极地代表冷的一端,任何一端的变化都会引起全球变化。

“国际上在南极有一个南大洋观测系统计划,但目前这个计划比较碎片化,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这也是我提出南大洋‘大圆环’计划的一个原因。环绕南极的‘大圆环’包括锚定浮标、移动观测平台、卫星遥感和重复断面观测等,可在南大洋观测系统中起到骨架支撑作用。”陈大可说。

据了解,此次对阿蒙森海进行调查,将有助于我国掌握该海域水文、气象、海冰、化学、生态、地质等基本环境信息,为全球气候变化、南大洋资源开发利用、航海等提供基础资料。

image.png

曾在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获奖的作品:阿蒙森海大冒险。阿蒙森海是南极洲的边缘海,在瑟斯顿岛同达尔特角之间,终年结冰。

(中国海洋报记者 兰圣伟 王自堃)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3BxbSp9a8EYMkoS9MDpx-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