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传:创新铸就成功——走近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

来源:李黄珍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5:06 
上个世纪80 年代末的青岛港,历经近百年沧桑,身上划满了苍老、衰弱和落后,贫瘠和绝望像毒蛇一样慢慢吞噬着员工的肉体和灵魂。多少个不眠之夜,常德传驻足在港口空旷无边的海岸,夜色中随波暗涌的浪花,星星点点的导航灯,忽而几声尖锐的船笛响起,划破寂静苍穹,也拽回了常德传悠远的思绪。有创新才有进步,青岛港要在逆境中创造希望!面对大海,常德传紧紧握住了拳头,仿佛握住了胜利的曙光。
从码头装卸工做起的常德传1988 年接过了局长大旗。从1990 年到1994 年,实施夯基战略,创建名牌港口,做好青岛港;从1995 年到1999 年,实施满意战略,建设亿吨大港,做大青岛港;从2000 年到2010 年,实施中心战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做强青岛港——三大阶段发展战略,预示着青岛港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市场创新:带头做善跑冠军
常德传的善跑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光是集中了部分外国船公司的上海,常德传每年就要跑两三次,很多外国船公司的首脑们都说他是“跑市场的冠军”。身为特大型港口的董事局主席,为什么还要亲自跑业务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常德传笑着回答,主要领导跑和其他领导跑不一样,我来可以许愿、承诺,还可以讲一些决定性的话,这样的话对方会更放心,感到心中有底,办事的效率、合作的效率也会提高。正是这种“跑”的精神,使青岛港今天的市场实现了全球通。
计划经济时代的青岛港是坐在家里等货上门、等客上门,市场狭隘,根本无法满足青岛港大发展的需要。要为全国、全世界服务,青岛港就要变“坐商”为“行商”,变等货上门为上门揽货、找米下锅,为此常德传亲自北上南下,到国内国外召开货主用户座谈会、港口推介会,广揽货源。
1995 年初,亚洲地区的集装箱大港——日本神户发生了大地震,神户港瘫痪,中远集团在神户港中转的集装箱船失去了靠泊装卸的码头,常德传闻讯后马上意识到商机来了。他先给中远集团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为中远开展中转服务,随后立即连夜北上来到中远总部。当时中远集团的领导正在开会研究如何解决在神户船舶的中转问题,常德传斩钉截铁地表示:“你们不用研究了,青岛港来为中远中转;你们要什么条件我们答应什么条件,我只有一个条件,在青岛港中转!”
自此以后,青岛港成为我国大陆港口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青岛港集装箱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新的市场局面不断打开,渐渐赢得了无数国际知名船公司的老总由衷的赞誉;今天的青岛港已与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 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构筑起辐射全国、联通世界、适应发展需要的广阔市场。
业务创新:一切皆有可能
常德传的拼劲让人肃然起敬。在青岛港的发展道路上,任何一个打击和挫折都是他“卧薪尝胆”走向辉煌的推动力。一次,被某著名外国港口拒绝合作之后,常德传发誓:“我总有一天要让你看到青岛港的厉害,让你回来求我们合作。青岛港就是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走一条让外国人服气的辉煌之路。”性格决定命运,常德传的性格也决定了青岛港今天的命运。
爱拼才会赢
1999 年9 月,青岛港的前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后,想找一家具有雄厚实力的船公司进行合作,引进管理和货源,加快港口发展。当时青岛港向一家世界著名船公司提出了合作意向。几个月后,这家公司派来了一位大中华区的首席执行官,他递给常德传一本厚厚的调研报告,明确指出合作项目前景很好,但目前还不具备启动的条件,他们对青岛港没有信心。常德传连看都没看就把这份报告又推回给了这位CEO,说:“我们的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事后,常德传开始了深刻反思。为了与世界一流港口拉近距离,常德传亲自南上北下开推介会,吸引货源,寻求发展。努力争取海关的运营支持,在全国港口中创造性地率先开通了海关直通式运输,让内陆货主在当地就可以报关报验清关结汇,不用再两地奔波;争取铁路部门和船公司的支持,开通了青岛港到全国各地的集装箱运输专列,使内陆地区的货物直达码头现场。当地货主高兴地说:“青岛港人把码头搬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凭着每年30%的递增速度和青岛港人那股子干劲,2000 年2 月19 日,青岛港与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签订了合资合同。合资的当年就增加了十几条航线,当年开业当年盈利。那个著名船公司的CEO 得知此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
港口成功实现转移
青岛港老港区已有100 多年历史,吞吐能力远远不适应青岛港快速发展的需要,且由于地处青岛市中心等原因,难以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跳出老港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事关青岛港的前途命运。为此,常德传果断提出了实施港口重心大转移的构想,并用了整整15 年的时间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
1987 年10 月,前湾新港区破土动工。随着前湾一期、二期、20 万吨级矿石码头、前湾三期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他及时进行各大货种生产布局的调整。1998 年将煤炭全部转移到新港区作业,1999 年将矿石转移到新港区作业,2002 年又成功完成了最为关键的转移——集装箱生产重心大转移。
世界上因为没有处理好新老港区集装箱发展关系导致港口发展萎缩的例子不少,国内也有类似的深刻教训。常德传带领班子成员,认真总结经验,汲取其他港口的教训,走访船公司,向船公司求教求助,最后仅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将原老港区拥有的50 多条国际航线、每月310 个航班、40 余家船东、10 余家场站、数以千计的代理和货主构建的航运网络,全部转移到了新港区,不仅做到了一个船公司未少,一条航线未撤,一个箱子未丢,而且2002 年当年即新增航线18 条,实现了青岛港航线的“全球通”,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发展的革命性飞跃,并吸引了世界著名船公司的加盟发展。 2004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 万标准箱,跻身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之列。2006 年达到了630.7 万标准箱。
与外商喜结良缘
一群群美丽的海鸥在大海上空飞翔,仿佛也在为青岛港的胜利而欢欣舞蹈,激动的泪水涌出了青岛港人的眼眶!当时的青岛港就像一位才貌双全、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的公主,十几家国际知名船公司纷纷来港寻求合作发展,说媒求亲的人踏破门槛儿。在这求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那位马士基大中华地区的CEO 。他很动感情地对常传德说:“如果时间能倒流的话,马士基愿意在2000 年与青岛港合资经营青岛港前湾二期集装箱码头。但非常遗憾的是,时间不会倒流。这次,我一定不会再犯上次那样的错误。”
2003 年1 月,常德传改任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2003 年7 月21 日,青岛港赢来了特殊的日子,与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远集团,三国四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签约,共同出资8.87 亿美元,打造世界级集装箱码头公司。温家宝总理、英国布莱尔首相率两国多位部长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
效率创新:打造秒表时代
青岛港是世界上集装箱装卸速度最快的港口。常德传创造了一个以秒来计时的王国,不仅打造了一个亿吨大港口,而且炼就了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这里的每一位员工身上都有一块秒表,每一块秒表的背后,都是青岛港“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最可爱的优秀员工队伍。
正常情况下,船公司载箱6000 箱的大船一天的租费是20 万美元,因此,为船公司节约一秒钟,就能节约2 美元;给一条船提前完成作业一个小时,就能省下近万美金。效率对船东来讲意味着效益;对青岛港来讲,还意味着竞争力。常德传把“创造世界级的高效率”当做了成为世界级大港的核心武器之一。
“许振超”效率
常德传对团队提出了向世界纪录看齐的高要求:“咱们不论多大的船都要在10 个小时内完船!”许振超带领他的团队瞄准了这个目标,争分夺秒苦练绝活儿。任何一艘船到港卸货,他们都以挑战世界纪录的高标准来作业,并认真记录每次成绩,事后认真交流、总结、改进,寻找突破点和飞跃的关键;休息时,大伙琢磨装卸程序,苦练装卸基本功,形成犹如机器人作业似的飞速运转流程,不浪费一分一秒。炎炎夏日下的辛勤汗水,严冬里勤学苦练干得热火朝天,团队实现了让船舶都能在10 个小时内装完船的目标!
常德传又对许振超提出了新的激励口号,只要能创造出世界最高装卸效率,就以“许振超”这个名字来命名。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 年4 月27日许振超锁定了地中海一艘6700 箱的大船,仅用6 小时15 分钟就完成了2117 个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每小时装卸339 个自然箱,平均每10.63 秒就装卸一个集装箱,打破了香港创造的每小时装卸336 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常德传果然召开全集团大会,把这一效率命名为“振超效率”。
“显新穿针”
在“振超精神”的激励下,各团队大练绝活儿,“显新穿针”“王啸飞燕” 等绝活层出不穷。 “显新穿针”的绝活是一名叫赵显新的司机创造的。人在16 层楼上看地上的人很小,看地上的啤酒瓶就更小了,如果再叫你看啤酒瓶的口,恐怕还不如芝麻大小。可赵显新带着工人们练的就是从16 层楼高的桥吊上,把一根筷子粗细的钢针在40 秒内插入地面上的啤酒瓶中。人当然看不到这个啤酒瓶的瓶口,像武林高手实现“人剑合一”一样,桥吊司机赵显新实现了“人机合一”,在“人机合一”的状态下,把桥吊的速度、高度控制得随心所欲。
青岛港人的装卸作业凭着“一钩双挂”“双车并拖”等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及多项绝活儿,9 次打破世界纪录,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美国船公司的老总劳伦斯亲自给青岛港送来一面写有“青岛港口世界一流”的锦旗,并连讲“三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有想到自己的班轮在青岛港能得到如此的礼遇和重视;二是没想到青岛港职工精神状态如此之好;三是没想到青岛港装卸效率如此之高。而正是这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才让青岛港犹如添翼的巨鹏,振翅高飞,直抵云霄。
员工管理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有着近2 万名员工的青岛港在十几年的改制过程中,不仅业绩显著、屡破世界记录,而且没有一个员工下岗回家,是常德传最大的创新神话。他常说:“我是一个工人的儿子,我知道受苦人的滋味,我知道中国人盼望发展、致富的心情。我永远会和我的员工一起多干活,多挣钱,一起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出身工人家庭、当过港口最底层工人的常德传,对职工有着血缘般的亲情。改革开放初期,有领导提出过要实施员工下岗制度,常德传怒了:“如果哪个单位让职工下岗,我先让你一把手下岗!”他号召所有管理层员工树立“不让一个员工下岗”的改制目标,并对1.6 万名员工庄重承诺:让所有的码头工人摆脱贫困、摆脱落后、摆脱愚昧,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为了让胜利的蓓蕾如花绽放,常德传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转港分流,帮助员工从目前的岗位转到其他更适合的岗位,让他坐在最合适的位置;打破“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束缚,坚持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谁能干就让谁干;为广大职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建立“员工品牌”;开通了18 条民主管理渠道,十几年来每年坚持召开两次职代会,年年民主评议领导,让职工当家作主。常德传建立了一条条无懈可击的管理链,铸就了没有一个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神话。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是常德传一贯坚持的管理方针。大到职工的政治地位和待遇、经济收入、住房,小到职工的就医、就餐、就浴、乘车等困难,事无巨细,常德传都以让职工满意的标准,着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常德传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很少休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逢年过节都是与职工在一起,每年为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提高收入、健康查体、赠送生日蛋糕、节日物品等;每年冬夏两次集中到基层劳动调研二三十天。青岛港成了一个充满亲情、人气旺盛的温暖大家庭,广大职工收入年年增长,成为港口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当代工人的楷模许振超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局长当初所做的承诺都已经兑现了。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当你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不再为家属生病、住医院操心,不再为衣食住行过多考虑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乐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好好干活’。”“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作为常德传的三大使命,激励着他带领着青岛港人向更大的辉煌迈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