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东霖报道 自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害。记者日前走访了相关海洋专家,据海洋专家初步分析认为,持续旱情可能与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偏高有关,但确切原因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国家海洋局相关研究机构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加强了对这一气候异常现象的研究分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实验室对中国近海和邻近大洋的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近海和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出现了大范围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表层海水温度显著高于多年平均值。专家分析认为,这一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现象,会导致海洋向大气释放更多热量,有可能对大范围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导致我国北方干旱的一种因素。
目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表层海水温度与东亚冬季气候的联系,希望对认识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机理、提高可预测性提供帮助。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也正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