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到海底2774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8-11-06 16:36:18 

  7月26日,唐立梅一出现在科学松果会公开课的现场,便颠覆了“果冻”们对于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一头乌黑的长发、大大的眼睛、声音温柔,绝对有“网红”的潜质。

  唐立梅的确算得上是“网红”——她是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随“蛟龙号”下潜到2774米海洋深处的女科学家,她的故事曾被无数媒体报道。而当天,她要为“果冻”们讲的,正是她“海底两万里”的故事。

  “潜入海底后,我就被神奇的海洋深深震撼到了……”这样的开头,足以让“果冻”们好奇心爆棚。

  它们很软,但比人类“硬”得多

  “在海底,长得再像植物的,那也是动物。”在展示海底生物前,唐立梅先给“果冻”们提了个醒。

  尽管深潜之前已经对深海进行了大量了解和学习,可真正潜入海底,唐立梅依然发现,惊喜一个接着一个。“到350米深度,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发光生物在潜水器附近一闪一闪的。”她说,随着下潜深度不断增加,除了漂亮的发光生物,一些奇异的生物逐渐出现。

  “这是粉红色的海参。”唐立梅指着一张图片说,“它是在2700米的深海中发现的,它和我们常见的海参很不一样。别看它软趴趴的,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可以承受27兆帕的水压。”

  标准大气压约等于101千帕,粉红海参可以承受的水压相当于270个标准大气压,人类若是身处这样强大的水压中,会被瞬间压爆。“深海生物适应了高压的生活,而我们人类必须待在抗高压的密封舱里。”唐立梅说,因此,这些抗压能力强的生物成了深海的主人。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深海的水压,唐立梅拿出了另一张照片。照片中,用泡沫做的热带鱼、小熊、桃心经过深海的考验后,体积大幅缩水,比原来至少小了80%。

  洋科考有尴尬,也有惊险

  深潜海底是件辛苦的事,科考人员往往要在密闭狭窄的空间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早就在基地里接受各种下潜训练,适应水下工作。”为此,唐立梅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对于唐立梅来说,“蛟龙号”载人舱最“不人性化”的地方,就是没有厕所。“因为‘蛟龙号’里放置了大量科考设备,没有多余的空间作为厕所。”唐立梅说,下潜的时间是10小时,这意味着她和同伴在10小时内都不能上厕所,所以,下潜前一晚,她就停止喝水,下潜当天的早餐,她也只吃了煮鸡蛋和饼干,不敢喝一滴水。

  下潜只是大洋科考之旅的一部分,远航途中,有一件事让唐立梅至今想来都觉得颇有意思。当年,科考船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对于科考人员来说,这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同行的新华社记者却犯了难——写稿时该用哪个日期?“我们连续过了两个7月31日。”唐立梅笑着说,这算得上是穿越了。

  当然,大洋科考途中也有惊险时刻。“有一次,我们的船航行到了一片海盗猖獗的海域,结果遇上了海盗。”唐立梅回忆,幸亏科考船上有枪法精准的安全人员,海盗见占不到任何便宜,只好撤退。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kepu/2/2018-08-01/5225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