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南海新区万鑫畜牧有限公司,便可见一派繁忙收获的景象。望不到边的梨园穿梭着十余个采摘、装车的忙碌身影,车上一筐筐果实越垒越高。
“600多亩梨园,每年产量能达到150万斤,预计明年产量就能接近200万斤。产量越来越高,光卖梨肯定不行,肯定要按照农业‘新六产’的要求,拓展加工和观光旅游项目。”丰收带来的“甜蜜烦恼”让蔡永明不断盘算着。
蔡永明展示他们生产的有机梨
今年30岁出头的蔡永明是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高材生。从留学生变成“农二代”,身份转变的背后是观念的转变。“未来,农业一定是有奔头的产业。”曾是国企白领的蔡永明坚信这一点,他爱人也放弃医院工作,和他一起回乡创业,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种梨、养牛的接力棒。
“别看不上这个工作,种梨、养牛也能成为专家!”蔡永明的父亲蔡冠军这样说。19年前,退伍回乡创业的蔡冠军开始养奶牛种梨树。“最开始成立公司是专门养牛的,牛越来越多,排泄物难以处理,就包下了这片地种梨。”经过严格的腐熟处理,排泄物摇身变为天然有机肥,既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牛奶供给国内知名厂商,有机肥养出的有机梨获得权威认证,畅销全国,打响了品牌。近几年梨的产量增加,蔡冠军又开始研究梨产品深加工,经过制糖、榨汁、罐头等多种尝试后,熬制出了有机梨膏。
加工梨膏剩下的残渣用来喂牛,养牛种梨的粪便、枝叶在沼气池发酵用来照明取暖,沼渣沼液可以施肥……蔡冠军的循环农业便建立起来了。
蔡永明正是看到了父亲在农业上展现出的大作为,才回乡创业。
一个月前,蔡永明一手打造的万鑫有机梨实体销售店在威海开业。蔡永明认为:“要想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销售渠道要多路并举,除了电话订购,也要通过网站和微商出售,更要有实体店,做到线下体验,线上销售。”
除了打开了销售渠道,蔡永明也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如今,万鑫畜牧的企业管理制度越来越成熟。有了规范的制度架构,蔡永明又有了更大愿景,那就是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农业“新六产”。
目前,万鑫畜牧已经建立了从养殖种植到有机梨膏加工的一二产发展模式,蔡永明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延伸链条发展第三产业。“我们计划打造梨花节,建设观光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业,用农业‘新六产’打造南海新区乡村振兴的样板。”蔡永明说,这是他回乡创业时的梦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他离梦想越来越近。
“农业的持续发展要有年轻人才,要有年轻人带来的新想法和新活力。我现在只负责管理果园,其他的事情全部由儿子和儿媳打理,省了心,产业还越做越大。”看着儿子儿媳日益高涨的创业情绪,蔡冠军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8/10/29/art_40965_1460247.html